春节在家就是打麻将,不亦乐乎,赢了一点零花钱,无聊后,看手机,浏览 Startup News,看到《真想注销删除我的 QQ 号》这篇文章。
作者因为看到了有人用泄露的 QQ 群(好多年前的)做出的关系图谱而深感震惊,然后一种不安全感油然而生,然后想注销 QQ 服务。
如果作者知道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重要隐私都泄露了,会做何感想?
从 CSDN 明文密码库到天涯明文密码库到酒店开房库到 Adobe 用户库到 QQ 群关系库泄露等等,各类曝光出来的泄露事件,终于让大众都开始担忧了。
这种担忧是好事,因为安全意识提高了。
不过这种担忧有时候太过了,我来告诉你们,你们的隐私在哪。
1. 黑客脱裤
在大众眼中的一些黑客手里,确实拥有大众意想不到的用户隐私库,我不方便说太多,只是你们听过的可能只是其中 1%不到。
有些黑客把一些服务商的用户数据库给拖了,业内术语为拖库,形象称为“脱裤”,那么这个用户数据库就是所谓的“裤子”了。
通过交易,一些裤子被黑客越积越多。
你们去http://http://wooyun.org上搜“拖库”或“脱裤”看看。
2. 服务商为刀俎,用户为鱼肉
你们还有一些隐私不是黑客搞出来的,而是被你们信任的服务商或内鬼偷偷交易出去的,比如支付宝最近那个泄密事件,就是内鬼所为。
其实我想说这类交易太多了,想想吧,你收到的一些骚扰电话,诈骗信息,为何有些会如此的精密,这些骗子们真是大数据玩家,他们分析摸底你的身份信息、喜好、亲友关系等,然后定向来诈骗你!这些骗子确实是高明的“心理学家”,不过他们不是算命师,如果事先没拿到你的各类隐私数据,诈骗的成功率会大大降低。
这些数据,黑客当然也可以拿到。
3. 服务商偷你的数据
偷或者“偷”吧。看下面我曾经爆料的一个例子:
这是猎豹手机浏览器的使用协议,猎豹明确说了会收集用户隐私,大家重点看 5,6,7 三点,尤其是 5,要收集用户收集安装过的程序信息(这是做竞争分析?!)。我这是 iPhone 啊,没越狱,如果是 Android,更惨,Android 千疮百孔,ROM 在收集你的隐私,上面的各种 APP 都在争先恐后地收集,唯恐落后一步就搞不定所谓的用户行为分析 / 商业分析……相比那些 APP 来说,猎豹手机浏览器还显得挺“正”。
叹,忧伤。
服务商们可以在他们的 APP、软件、网站服务、流量节点的各环节“偷”你的隐私,然后拿去分析。如果是纯机器分析,且保证不泄露,那么这个还是支持的,这会促进进化,可,如果有人的介入,甚至起了贪念,倒卖出去,那就可怕了。
大家想想是不是?对 99.99%的普通大众来说,根本没有能力去制止这些。不过我们都是有权利去发出我们的一些声音,用户的三权(隐私权、选择权、知情权)是需要各方努力去落地。
这些偷数据的服务商都是无良服务商!
好了,除了上面说的 3 种情况,还有的就不方便说了。不过这时结论很清晰了:用户隐私早沦陷了!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一点,那些公开泄露的裤子,如果黑客要基于这些裤子去黑某个人,还是很有把握的,这个成功概率非常高了已经,也许,你根本想不到你已经被黑了。曾经某人监控某个目标两年有余,目标还是那样毫无感知,这个目标算得上行业牛人了。
所以我经常说,这个互联网非常不安全,你没被黑很可能是你还没被黑的价值。
普通用户紧张兮兮的就有点过头了,如果十分没安全感的话,你应该杜绝使用互联网。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人问我:
关于互联网安全,你有什么看法?
我回答说:
1. 安全与用户体验一定要达到一种平衡,否则极致的安全会破坏创新。
2.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但是隐私被盗还是很郁闷。因为没用绝对的安全,安全是多维的,多维,所以最终的底线是:不做亏心事。
3. 确实,互联网太不安全了,归根结底是人类这个群体太不安全了。
真有趣:)
我作为大众眼里的业内人士,心态如此,你们就不用太担心啦,真的,最终的底线是:不做亏心事。
如果真的要黑你,你还真的躲不掉。
———————————————
我摘录一些评论如下:
「受教了 确实没有被黑价值不用担心」
「……我还没有被黑的价值」
「没啥事,没什么隐私好泄漏」
「我属于坚信自己没有被黑价值的那类(¯(∞)¯)」
「我也一直觉得我不会被黑因为我没有被黑的价值~~~不做亏心事那点说得太赞」
「太可怕了……但愿作为一直没有价值的存在吧~」
「有什么隐私啊,没有被黑只是没有被黑的价值。」
「没价值这点是真理啊」
「还好我一老百姓也没黑的必要嘛」
这些评论的共性是:确实都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被黑的,没什么隐私可以泄露的。
有黑客朋友建议我给出一些干货,这样对普通网民来说会更具备震撼力。其实没必要去证明什么,下面两个公开地址,大家自己玩去吧:
下面这个是 QQ 群关系库,输入你的 QQ 号可以查询出你所在的群关系及群里的每个 QQ 用户,据说是 8700 万条 QQ 群记录,搜下 10000 试试:
https://s3.amazonaws.com/qqqun/index.html
下面这个是查开房记录的,汉庭、如家、七天等,据说是 2000 万条记录:
http://www.zhaokaifang.com/
———————————————
回到刚刚说的那些评论上。
虽然我文章里说:“所以我经常说,这个互联网非常不安全,你没被黑很可能是你还没被黑的价值。”
但是,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 / 冷漠隐私 / 被黑这个问题,我这里说“你还没被黑的价值”是基于我对“被黑”的理解。
我说下“被黑”的理解,有两种形式:
我那句“你还没被黑的价值”是针对第一种形式的,即你还没达到黑客要针对你的程度。那么针对性攻击一般会有哪些对象呢?如下:
如上这些对象才有被黑价值,确实我们大部分人都还没达到被针对性黑的价值。
而,对于被黑的第二种形式,我们所有人都是躺枪的,我在《用户隐私早沦陷了》里提到沦陷的 3 种方式,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比如上面给出的两个在线查询隐私的网站,有的人一定会很郁闷……
据说,有人去查自己另一半的开房记录,然后发现了亮点……
对于第二种形式,黑客还可以用我们的隐私去诈骗我们的亲友,可以用我们的隐私去“借刀杀人”,这时由于你的忽视 / 冷漠,才导致了这个互联网的黑色奇葩。
关于防御,我简单列下吧(都是血的心得啊):
大家发现没,以上我给出的建议都是基于“信任”这个核心给出的,安全的本质是信任。“除了你自己没谁是真的可信的。”记住这句终极心法,不过这个太残忍了,你自己把控下度。
最后,大家可以看我去年的一篇文章《不懂安全的你,不好》,相信会给你更进一步启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