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爱情”来到中国不过一百多年
不能否认,金钱的诱惑力是巨大的,而且在当今中国其诱惑力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衡量贫富分化程度的基尼系数只有0.2,是全世界财富最平等的国家之一;到了新世纪,基尼系数已经飙升到0.5,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国家的行列,远远超过引发社会动乱的警戒线(0.4)。在婚姻成为一步登天或者坠入地狱的契机的时代,让人们忽视它,那是一个太过理想主义、太过浪漫主义的要求,定力不到较深程度的人尚且做不到,遑论芸芸众生。
另外,爱情这个东西来到中国也才不过一百多年而已,在此之前,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爱情从来不被看重。因为乡土的中国是一个家庭本位的社会,而从来不是个人本位的社会。人们生活中的主要价值是生育子嗣,祭奠祖先,壮大家族,光宗耀祖;个人的快乐是一个很不重要的价值,常常是被人忽略的。
弗罗姆曾指出,在欧洲中世纪,“个人”的意识 (概念) 尚未形成。在我看来,中国人的不看重个人快乐,不看重爱情,其实质归根结底就在于个人意识尚未形成。正因为人们还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人,有自主意识的个人,他们才能把不幸福的婚姻“凑合”下去,他们才会认为个人的快乐与幸福同家庭的稳定相比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他们也才能在个人的感受与家庭及婚姻的形式发生冲突之时,使个人的感受屈从于家庭和婚姻的完整形式,并且认为这样做并不困难。而对于一个个人意识业已形成的个人来说,这样做就要困难得多。这也是像美国这样的社会离婚率会到达50%而中国还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的原因。
既然不看重爱情的择偶观来源于个人意识的缺乏,既然欧洲人在中世纪也经历过个人意识缺乏的时期,那么重金钱轻爱情的盛行就不是一个纯粹由文化因素决定的现象,而应当说是一个阶段性社会的产物,即以家庭价值为主的传统社会的产物。可以预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随着个人价值的出现和上升,中国人也会逐渐放弃这种择偶观,在金钱地位的考虑之外,爱情的份额已经从无到有,并且将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
百年来,国人择偶标准中的爱情因素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识阶层扩大到其他阶层,从社会上层扩大到社会下层的过程。目前,普遍的状况仍然是金钱第一,爱情第二;我们可以期待金钱和爱情的平起平坐;在理想中的将来,或许国人的择偶标准能够最终演变为爱情第一,金钱第二,因为爱情毕竟关系到人一生的幸福和快乐,关系到婚姻的质量和人生的质量。当人们超越了基本生存困境可以满足温饱之后,对于快乐和爱情的需求会逐步提出。尤其是当现代中国逐步从家庭本位的价值观向个人本位的价值观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期待,爱情因素在择偶标准中将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