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反劫机策略变更史
劫机曾经是一种单纯的犯罪行为,罪犯劫持飞机,挟持飞机上的旅客作为筹码,和政府讨价还价,以达成某种政治或经济上的目的。有劫机自然也就有反劫机,国际惯例一向是以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为最早准则,不鼓励机组和乘客在空中和劫机犯斗争,而是要求机组服从劫机犯的要求,将飞机平稳落地后,让专门人士来解决劫机。
中国民航80年代才起步,一开始并没有采取这样的策略,而是要求机组和犯罪分子坚决做斗争。1990年10月2日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一切:当天上午6时57分,厦门航空B2510号飞机执行厦门至广州的8310次航班任务,起飞后不久飞机即被劫持。劫机人叫蒋小峰,湖南省醴陵县物资开发公司的采购员。1990年7月,他以采购为名骗取1.7万元公款后逃亡,劫持8310次航班的目的是飞往台湾。飞行员没有按照蒋小峰的要求飞行,而是飞往广州白云机场。在落地过程中,蒋小峰发现情况有异,冲入机舱和飞行员扭打,致使飞机冲出跑道。最终,B2510号机撞上了两架停机坪上的飞机,随后起火爆炸。
这一事件造成三架飞机全毁,旅客和机组成员128人死亡,被称为"白云机场事件",是中国民航历史上最为惨重的灾难。由此人们开始反思,这种针锋相对的反劫机策略是否有问题?结论是服从国际民航惯例,机组服从劫机犯指令,以确保旅客生命安全,中国民航的反劫机策略就此改变。
策略的改变会引起让人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1993年中国民航迎来劫机年,全年共发生21起劫机事件,其中成功10起,而这10起劫机事件的目的地都是中国台湾中正机场。劫机潮最为猛烈的时候,7天之内发生三次劫机事件,一月之内同一架飞机先后两次被劫持飞往中国台湾,厦门航空一位24岁的乘务员先后两次被歹徒用刀或者匕首挟持。如此短的时间内爆发如此之多的劫机事件,成为世界民航历史上的咄咄怪事。
造成这一局面的背景是两岸当时的对立态势,使得劫持民用航空器的歹徒成为"义士"。1993年的劫机事件中,绝大部分劫机者都是罪犯,或者是债务人,逃亡台湾可以让他们远离法律的惩处。通过这些事件,两岸都认为不能再任由事态发展。经过复杂的磋商和谈判,两岸红十字会于1993年9月签订了"金门协定",规定双方要相互遣返刑事犯和刑事嫌疑犯。从此,劫机这种严重违背国际航空法的犯罪行为得到了有效遏阻。劫机犯在台湾落地之后,会遭到形式逮捕,服刑后被遣返大陆。1998年之后,两岸之间的劫持飞机事件基本禁绝。
将劫机从一种民事犯罪行为上升为恐怖主义袭击的人是本.拉登。2001年9月11日,拉登指挥的基地组织成员将飞机变为导弹,攻击地面民用设施,造成数千人死亡。劫机者不谋求谈判,也不对外表达诉求,劫持飞机后自杀身死,和以往的劫机事件完全不同。历史上通行的国际民航反劫机惯例在反恐的背景下已经不再适用,拉登以一人之力改变了世界民航的反劫机策略。
传统一般意义上的劫机犯罪在"9.11"之后基本已经没有了生存空间,因为飞行机组和乘客都知道一旦发生劫机很可能不会像从前一样有和平解决的机会,要么成为人肉导弹,在撞击中灰飞烟灭;要么会被所在国的空军击落,以确保地面设施和人员的安全。所以,必然会发生极为强烈的反抗,劫机犯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从容地控制飞机,坐下来和政府谈判。劫机作为一种犯罪手段,全然失去了它的效能。或许依然存在犯罪劫机和恐怖劫机的区分,但是,谁愿意对甄别结果负责呢?
政府方面除了加强地面安检,为飞机加装远程控制系统之外。美国运输安全署(TSA)派出便衣警官混入旅客,持有P226手枪,并被授权在紧急情况下击毙任何企图劫机的危险分子。并应飞行员工会的要求,于2004年批准在赴美航班上配备泰瑟枪等电击武器,并授权飞行员等机组人员对任何危害航空安全的乘客使用。
航空公司在"9.11"之后,开始严格执行驾驶舱全程锁闭政策。各大公司第一时间更换了驾驶舱门,这种新式的舱门只能从驾驶舱内单向打开,配有密码锁,甚至乘务长也只能通过电话在舱门外申请,才能够进入机舱提供咖啡。其材料坚固异常,可以抵御强烈的撞击甚至是枪击。而航空公司飞行机组也开始接受相应的反劫机培训课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空手道培训。
和政府、航空公司相比,在反劫机方面态度变化最快捷的还是旅客。2001年,理查德*里德企图用藏在鞋中的炸弹炸毁美航63次航班,结果他遭到了旅客的一通"鞋雨"袭击,为了捆缚他,旅客们甚至贡献出了20条皮带。2009年12月25日,乌马尔*.阿卜杜勒马特拉布企图用内裤中的爆炸物炸毁西北航空253次航班,结果也是当场被旅客制服。当他点燃炸弹,身上开始起火时,他身边的荷兰导演贾斯珀*舒林加奋不顾身扑上前去,并且将其燃烧的内裤除下。
通过以上各方的努力,世界民航历史上最奇异的转机出现了:根据航空安全网的统计数据,2001年全世界劫机和死亡事故11起,死亡268人。2002年发生10起,死亡人数降低到2人。而从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间,平均每年劫机和死亡事故3.3起,死亡0人。世界没有变得更为和平和美好,但是劫机事件的数量和死亡人数却是在下降。尽管不能严谨地证明这一变化和民航反劫机策略之间的直接联系,但是起码这种策略没有让情况变得恶化。
最近发生的海南航6*29和田反劫机事件中,空中安保和旅客面对劫机挺身而出,成功挫败一次恐怖劫机的尝试。迄今为止没有看到中国民航对于反劫机策略变更的官方说法,但是这一次海南航空以民营公司的身份,公开给予反劫机机组和乘客以奖励,应该可以理解为一种暗示和默许。以这种形式对外传递出对于劫持民用航空器行为的绝不妥协态度,以此震慑依然潜伏着的恐怖分子。而围绕海航是否应该奖励,以及奖励是否合理的各种争论,也有助于将这一信息最大限度地快速传播开来。
回顾这一波三折的变化,可以看到世事是多么的曲折复杂。关于民航反劫机现行策略的合理与否,现在依然有许多的讨论空间。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它是如何一次次变化最终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在一个更为宽泛和更具历史纵深的角度上评判一件事物,也许可以使得我们减少一些简单价值判断,同样是以人的生命安全最高诉求,对应的策略却不得不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生存对于人类来说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幸运的是我们总能找到适应的方式。
来源:和菜头
链接:http://www.hecaitou.com/blogs/hecaitou/archives/13458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