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观影指南武戏篇
咱们这群人,是练拳的,又是动作片、格斗动漫疯子,有部上好的武术电影,能撸上一两年,甜蜜而悲剧。
一代宗师,没让我们热血沸腾,却有回味。
场面设计、人物气场,无可挑剔——在这方面,我只能说参与这部戏拍摄的所有人们,我爱你们,练武人的形象终于逆袭了,不再是五大三粗、穷凶极恶,或者清心寡欲、无念无求——咱哥们还有不少单身的,师妹也还有没出嫁的,谢谢你们,泪奔三鞠躬。
如今国内民间武风不盛,从影院出来时,走在人群里,细听人们的评价,没发现谁看得懂的。我能做的,只是把其中不练武的观众们难以理解的技术部分进行解析,亲们,口下留情。
一、猴子,我惊讶于王导收集的资料,福星大爷一出场,我就知道他十有八九是个刽子手。玩刀兼养猴,那是只有刽子手才做的事情。养猴是练手艺,猴子后颈骨,与人相同,古代刽子手玩猴,常摸猴子后颈,日久天长,砍人头下刀极准。
二、金楼二层,那是个形意老头把守的关卡,形意老头向叶问认输有两个可能。(1)进步,当胸崩拳,被叶问听桥化去,老头称出叶问斤两,感叹叶问年纪轻轻,能有这手艺,爱才且佩服,便放其过关;(2)老头打崩拳,劲道猛,被叶问听桥、让位,打乱了距离感,身体重心已然前倾,那便慢了一拍,按照咏春的技术体系,完全是反击的好时候,但是那老头懂事,知道自己失了大势,叶问也容让,心有感激,便不再自取其辱,放其过关。
三、勇哥的一串炮仗,这里炮仗的意思,我并不完全确定,只是曾接触过北方翻子拳,亦是重拳体系,其中有句话,叫:“双拳密如雨,快似一挂鞭”,这“一挂鞭”便是一串鞭炮的意思,劲道快而脆,能打出脆响,这种情况在武术中,又有“千金难买一声响”的说法,这“一串炮仗”之意,就算没说中,亦不远。
勇哥没多久就累了,那是洪拳以气壮力,硬桥硬马,刚勇无双,每一手都与呼吸相合,灌注气力,年纪大后难免气力不续,难以久战,呼吸急促便难以再灌注气力,自然要软手软脚了。
四、点烟,早年听长辈讲过,给人点烟,忽然用燃烧的火柴头扎瞎人眼,江湖上称为“一点红”,本山大爷后手向外撑,同时送出燃烧的火柴头,倘若后手猛地回缩,前手扎上的速度会快许多,同时也告诉叶问,我这是加强版“一点红”,可能会扎你,你敢接不?而叶问把肘放在桌上,既能随时撑桌子借力避开,并且能随时提肘格挡。胆大,心细,点子明,方为大才。
五、掰饼子,这个就算解析,我想也一定还会有许多人不明白,手微微一动,梁朝伟便下不了手,这是为啥?叶问快,宫宝田更快,一个能抢,一个能收,直接抢是做无用功。再者,倘若冒失上前,那个距离,前脚一落地就会糟暗腿,随时被指上打下,兵败如山倒。
叶问伸出手,宫先生微微一动——下沉,是离开叶问手指抓拿距离;前送,是引叶问回手;收回,是引叶问重心前倾。倘若叶问受引,那不光拿不着饼,倘若对方暴起动手,那叶问必然慢一拍,成人顺我背之势。
六、章子怡为啥悔婚,这个本来不大想写,应该不属于技术范畴,但是观众却不知早年的武术规矩多么严格,女儿家天生性子里没有猛性,练功时也与男人有诸多不同,迟早要嫁人,更重要的是,武术中有:“女子无丹田,炼炁在膻中”之说,女子腹中胞衣,较男子为薄弱,如在经期练下丹田,更会导致经量增大,武术传授,经验至关重要,而男人传女子,却难以把握身体状况,所以多有传男不传女之说。宫二先生凭父亲遗德和自己的身手,在武林中占下一席之地,本已是异数,而嫁了人的宫二先生若要管宫家的事,就已是名不正、言不顺,马三一句:你结了婚,不是宫家人。再加上自己的势力,绝对能占足规矩大义,武林是人制世界,而非法制世界。隔行如隔山,那个时代的武林规矩之森严,就跟古代出轨的女人要浸猪笼一样的严格。
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影院了,听见这话,嘴角泛起微笑,象含上一口醇厚红酒。许多武术流派拳诀里,都有类似的话。
当人研习学问,知识累积到一定时间时,可以顿悟,或者突显灵感,这是练手艺做学问时,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倘若行走坐卧,念念不忘,其艺则更易精深,练武人也是一样。
古代甚至有,某某梦中得神人授拳之说,百姓们多以此为笑谈,实不知此类事情虽经过演绎,却是真实存在的——人入睡之后,身体松柔流畅,因为对武术痴迷,多时的练习成果,则会在梦中显现,提示自己一直练不过的关隘,这是完全科学的,此类事情,笔者曾亲身经历,解除了许久。
八、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当比武交手,不识对手招法,不知如何对付时,宁可进取攻击,也莫要停滞不动。
“宁在一思进”的“进”,是广义的,意为进取,并非一定是傻不愣登的往前冲。一门完整的武术系统中,必有败退时护身伤敌的隐蔽、诡诈之打法。
人在听到另自己震惊、伤心、害怕的消息时,往往会愣在原地,不知所措,这是一种心灵本能的逃避,“莫在一丝停”便是指此。
九、老辈人所用各种奇怪的比武方法,并非是故弄玄虚。练武人,惜名、惜艺、惜身,惜名,珍惜的不光是自己的名,也是别人的名,哪怕胜人一筹,也给人留口饭吃,不会大喊某某某功夫不行,面子上总要做好,日后便于相见。惜艺,倘若遇见身怀独门本事者,能不重创,必不重创,让其留下有用之躯,将一身本领传下去。惜身,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练武修行,身体为先,身体坏了一切休谈,给自己,也给对手一个再次变强的机会,事不做绝,拳不打尽。
这些各种将危险性放到最低的比武方法,便是前人为了能避免不需要的伤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知道自己与对方实力的冰山一角,而思考出的法子。多留一口气,多点一盏灯。
只是当下许多人,明明无此本领,却拿前人的这些法子玩弄手段,故弄玄虚,呃神骗鬼,外行人看起来却是花哨有趣,便以此类小玩意儿为秘传、精要,舍本逐末,慢慢脱离了武术的实战本质,基本功夫、实战本领却日益衰落,实是砸先人的牌坊,灭了祖宗的心魂。
十、老辈人的拳诀为何如此晦涩难懂?武术传承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用以印证或提示的拳诀,再者就是师父的口传身授。隔行如隔山,每一门武术的技术内容都不一样,门内人对门外人讲,就好比学理科的人跟学文科的讲高等数学、解析几何,牛头不对马嘴。再加上今人少有诵读古文者,两个原因加在一起,自是晦涩。而门内人,因常年练习以及师父指点,所说所做之事,时刻不离这门功夫,自然一看便知,一知便精。
十一、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武术,是最真实的东西,平日练功的孤苦寂寥,与人相搏紧张恐惧,是无论如何都没法欺骗自己的东西,这一切的考验,深入心灵,笔直而干净,使人明心见性。见天地,中国文化的起源,便是远取诸相,近取诸身,明心见性之后,还要明白世间道理,见自然万象,以此再加领悟,方能更上一层楼。见众生之意,影片中已有解释,不再多论。
十二、为何电影中踩步动作极多,武术中,对初学者而言,是宁可无手,不可无步,对进阶者而言,那是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练拳,最重要的第一件事,不是力量、招式、境界,而是步法。一门武术是擅长闯中门硬取,还是走偏门以巧,都能完全体现在步上。
十三、人们为何听见电影中的拳诀,往往念念不忘。
拳诀何物?每一句,都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一代乃至几代人的经验总结,不光意蕴深远,文字上亦被琢磨得尽善尽美,对于一个练武人来说,能在本门的拳谱中,留下一句自己总结的拳诀,那已是一生的光荣。论到拳诀中所藏心血,远在普通诗歌文学之上,纵然不知其意,也能被其中意境荡气回肠。却不知哪年哪月起,武人与文人分道扬镳了,练把式和学文化成了一刀两断,自少年时,师父便常念叨:“古来武人多有武能定国,文可安邦之人,武事还需文事精啊。”
武人要读书修身,才能见到自心自性,能明了他人心意。再者,胜负心,更是武人死穴,只能靠学习来解决,读书多了,眼睛宽了,知道自己的渺小,才破得掉胜负心。武人又有知见障,困境与孤寂之中,极易生出迷茫,而自己所知所识,却无法构成通往最后答案的道路,这便需要学习,否则终是个穷兵黩武倒。
解析至此,应已尽亦。
练武人,既手艺人,与厨子、裁缝、铁匠、乐师等一般,只因武人给人威慑极大,往往蒙了外人的眼,也蒙了练武人自己的眼,多数的武人,渐渐自觉高高在上,而外人,又觉得练武人便该如和尚道人仰或圣人学究一般过活。
武人,虽较常人更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却依旧有情,而在那峥嵘岁月中所留下的情分,更深更重,这部电影更接近真实武人的状态,低下头来,抚慰武人不为人知的孤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