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

50年了,还是那个邦德吗?

时间:2013年01月28日 ⁄ 分类: 娱乐八卦 评论:0

一片漆黑的银幕中,一个亮点逐渐扩大为枪管的膛线,观众与持枪者一起静静地等待着目标的出现。这时,一个衣着优雅的男子走入画面,被枪口紧紧跟着,眼见性命危在旦夕,男子猛地转身,掏出手枪面对观众射击,鲜血随即从上方流淌而下,染红了整块银幕。

这是1962年,电影007系列之 《诺博士》片头的一个极富创意的画面,伴随着著名的“007主题音乐”,营造出诡谲神秘的谍战气氛。到现在,50多年的时间过去,一共经历了6任007,共23部电影,这个经典创意一直被沿用。

许多007的铁杆粉丝,甚至乐此不疲地仔细比对每一任007转身开枪的动作细节。在一些公允的结论中,肖恩·康纳利虽然经典,但身体略有点摇晃,稳定性不佳;皮尔斯·布鲁斯南则被认为过于直截了当,动作中除了英武以外,没有什么艺术细节;提摩西·达尔顿在转身的刹那,完全把身体给展开了,好像恨不得多挨几颗子弹;倒是罗杰·摩尔身手更显敏捷,开枪时还有缩身的技术动作,于从容中彰显智慧,被不少粉丝认为是最佳。

……

各种解读不一而足。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007,50年的历程中,007的角色形象,也随着大众审美口味而转变。而唯一不变的是,007仍然是那个每个男人都想成为的男人,也是每个女人都想伴随的男人。

这张统计表说明:

1.皮尔斯·布鲁斯南在007电影中杀人最多,杀人最少的是罗杰·摩尔。

2.丹尼尔·克雷格在007电影中喝酒最多,同时也是与之上床女人最少的一位邦德。

3.谁最好色呢?答案竟然是乔治·拉赞贝。

总结:观众爱看到当代的007—不再沉迷于女人,而是对酒精情有独钟,至于杀人,适中就好。

浪子创作的浪子

最早的007形象,也许可以从伊安·弗莱明身上找到根源。这位“007小说”的创作者出身名门,在家人眼中他是个从不循规蹈矩的坏小子。

弗莱明当过路透社的记者,也进过银行,但直到二战爆发后,他才在海军情报局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策划了许多危险任务。战后,伊安·弗莱明重投新闻界。

作为精通高尔夫、烟酒、赌博的富家子,弗莱明享受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一直到1953年,为了逃避与怀孕的情妇的婚姻,他逃到了牙买加,在那里,他决定创作一部间谍小说,并取案头《西印度群鸟鸟类》的作者“詹姆斯·邦德”之名来命名小说的主角,就这样,鼎鼎大名的007诞生了。

在弗莱明的构思中,詹姆斯·邦德,毕业于剑桥,是英国军情六处的特务,代号007。他擅长射击、搏击、赌博、游泳、驾驶、社交、品酒……他永远能开炫酷的跑车,泡最美的姑娘,过最刺激的生活。

弗莱明对浪子生活的向往,全部倾注在了邦德身上。他甚至直接在小说中写死了邦德的妻子,以表明自己对婚姻枷锁的厌恶。到1964年弗莱明去世,他一共完成了14部007系列小说,销量超过4000万册。遗憾的是,他自己并没有看到007红遍全球的盛况。

在伊安·弗莱明之后,许多作家相继续写007的神话,包括著名的约翰·加德纳、雷蒙德·本森……这些作者也基本上延续了伊安·弗莱明对007的性格塑造。

电影的改编在一定程度上,更强化了007特点,并突出了他的社会功能和消费娱乐功能。文化评论者津津乐道于007对于不列颠民族的符号意义。

“西方最主流的文化价值观就是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一个人能够拯救世界,拯救人类。这后来构成了所有好莱坞大片的基础。”同济大学西方电影史教师许乐表示。战后的英国,经济和军事再也没有出现过以前的辉煌,而詹姆斯·邦德的出现是给英国民众的心理一个极大的“慰藉”,重燃了不列颠民族的自豪之感。

詹姆斯·邦德对衣食住行的考究,与当时逐渐兴盛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观念也不谋而合,他穿定制的昂贵西服、喝最高档的马提尼酒、驾驶最豪华的跑车、出入高级宴会和豪华赌场,周游世界,阅尽芳华。

而且对于床笫之欢,邦德也总是来者不拒,即使是明知山有虎,也偏向虎山行。事毕起身,邦德往往烟都不抽一根,就已恢复理智。他也从未因沉醉于温柔乡而误了正事,关键时刻总是当断则断,毫无怜香惜玉之心,也没有中国人那种传统的“一夜夫妻百日恩”的道德负担。

面对再嚣张的对手,007也能够气定神闲地hold住场面。这种游戏人间的感情和所向无敌的杀敌态度,显然迎合了当时整个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气息与性解放运动,尤其深得广大年轻男性观众的认同。

完美英雄的谢幕

英雄、美女、冒险、间谍、高科技的应用,几乎在各个层面上,007都给予了观众极大的满足。第五任007皮尔斯·布鲁斯南曾做过这样一番总结:“是美艳的邦女郎,是新奇的道具、是性、是罗曼蒂克、是幻想、是最终的英雄,赋予了这部电影长久的生命力。”

在最早冷战如火如荼的上世纪60年代,人们需要肖恩·康纳利的冷峻,而70年代自由主义遍地的时候,人们需要的是罗杰·摩尔的幽默感,90年代的皮尔斯·布鲁斯南将花花公子演到了极致。而唯一收起嬉皮笑脸的提摩西·达尔顿,他主演的007将浪漫元素降到了最低,结果却是最被冷落的一任007 (《杀人执照》的电影票房,创下了007有史以来的最低。)

《暗香浮动:银幕硬汉肖恩·康纳利传》的作者亓冠奇(网名“大奇特”)是007电影的骨灰级粉丝,在他看来:“肖恩·康纳利是神秘高雅的邦德,熠熠生辉的双眼闪动着皎洁的幽默,擅长双关语和行动敏捷;而乔治·拉赞贝则是个无聊的蹒跚学步者,完全在模仿康纳利;罗杰·摩尔是属于大众的邦德,增强了幽默性;提摩西·达尔顿则是典型的莎翁剧演员,过于严肃、忧郁;皮尔斯·布鲁斯南和罗杰·摩尔的风格相接近,优雅绅士,动作利落。”

影评人妖灵妖最喜欢的版本还是肖恩·康纳利,“因为他的形象是有开创性的,而其他人都是复制或试图超越。而最不喜欢的当然是乔治·拉赞贝,因为他只演了一集却没演好,而且这是很重要的一集。”

尽管换了不同的演员,但可以说,在第六任007之前,很少见到詹姆斯·邦德会有龇牙咧嘴口吐鲜血的狼狈模样,往往打斗完后,发型、衣冠照样一丝不苟。观众也乐于将自己代入这种理想化的“危险行动”,既惊险刺激,又毫不担心生命危险。

“不过一口气看一套007 电影的话,起初你还会被这些五颜六色的间谍场景和玩具一样的装备所娱乐,”一位网友在影评中写道:“但时间长了,你会觉得无聊。”

新的反派冒出来,任务在变,武器也在升级。“整个系列正在为了创新而拼尽全力,但电影却越来越像是一个填空游戏。”

曾经两度扮演007的演员提摩西·达尔顿说道:“观众说他们喜欢熟悉感,这让他们觉得很保险。但最终,这被证明是一种电影的自我毁灭。你必须得跟上世界的变化。”

进入21世纪,也是007更进一步陷入困境的时代,《碟中谍》系列、《谍影重重》系列,从模式上的创新来说,给予了观众从未有过的间谍电影视觉体验。而蝙蝠侠、钢铁侠等各种漫画英雄的崛起,也让花花公子般的英雄人物不再是市场稀缺品。

“007形象的变迁是必然的,经历过不同时代,受到不同的文化潮流影响,他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脚步。”大奇特评论道。

文艺改造

7年前,当丹尼尔·克雷格被邀请在《皇家赌场》中扮演新一任的007时,全球影迷爆发出了最激烈的抗议。网友们甚至组建了“克雷格不是邦德(craignotbond.com)”的网站,封他为历史上最丑陋、最猥琐的邦德,因为“丹尼尔长得就像普京”。

不可否认的是,与布鲁斯南比起来,克雷格的面相不够出色。但他却更符合当下社会对男性审美的趋势:阳刚,健硕,果敢,冷酷。

“皮尔斯·布鲁斯南一直说康纳利是自己学习的目标,但他在外形和表现上更接近罗杰·摩尔。”影评人妖灵妖认为,“而丹尼尔·克雷格则在各方面,都最接近康纳利。”

丹尼尔·克雷格的到来,让詹姆斯·邦德开始朝血肉化、真实化的方向发展。当然对于007来说,最大的改变并不是丹尼尔·克雷格的肌肉,而是他在《皇家赌场》里流下的第一滴眼泪。那一刻,全世界的影迷都被打动了。

“克雷格把自己的个性融入了邦德之中,也变得更痴情,而不是一个情圣。他更像一个现代的、真实的人。”上海作家田艺苗说。

在《皇家赌场》之后,007的制作者开始越来越明白,在外部世界里,邦德身上已经没有什么戏了,20多集的007系列,已经耗尽了创意。现在是时候把故事向邦德内心开展了。

为了开发007的内心世界,电影公司宣布第22集《量子危机》将由马克·福斯特执导。虽然文艺片导演拍007并不是新闻(之前《黑日危机》的导演Michael Apted就是文艺片导演),但全世界的媒体还是对这一结果大跌眼镜。马克·福斯特此前的电影包括《寻找梦幻岛》和《追风筝的人》。

“我的许多影片都描绘了情绪压抑的角色,他们都有一种情感上的残疾。人们的很多局限性都来源于无法表达感情,邦德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导演马克·福斯特表示:“在《皇家赌场》中,他体验到爱情,但这爱却被剥夺。邦德觉得他被欺骗了,无法再信任别人。”

《量子危机》则把邦德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复仇者。尽管人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并不高,但由丹尼尔·克雷格塑造的更为复杂和写实的007,却已经被全世界影迷所接受,《泰晤士报》称其为可以比肩肖恩·康纳利的,最好的007。

在马克·福斯特之后,米高梅继续贯彻了“文艺改造007”的策略。在最新一集的007电影中,他们找来了因《美国美人》而获得奥斯卡奖的导演山姆·门德斯。

《美国美人》是一幅美国社会风情画,影片无处不透着嘲讽的意味,引人对美国城市生活进行深思。在《美国美人》之后,山姆·门德斯又拍摄了《毁灭之路》,这是一部融入了对犯罪以及对善恶天性的哲学式思考的影片。

在新的007电影《大破天幕危机》中,导演山姆·门德斯一直在引导邦德与观众思考:“特工如此卖命是为了什么?”在电影中,邦德为此要不断做出选择。

“克里斯托弗·诺兰给了我执导007电影的信心,”山姆·门德斯说:“诺兰在《黑暗骑士》中所达到的境界是非常高的。他改变了游戏的规则,他证明了你可以在拍一个惊悚的、娱乐性极强的电影的同时,也对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作出足够的反映。”

新的007已经完全摆脱了伊安·弗莱明打字机下那青春常驻、精力无限的白日梦英雄,而变成一个跑起来有点晃悠,甚至通不过MI6身体测试的落魄大叔。通过《大破天幕杀机》,我们会了解更多关于邦德的背景故事,他何以会成为詹姆斯·邦德。

邦德越是桀骜不驯地深藏其真实的情感,就越让人觉得他那颗实际上害怕受到伤害的内心是多么令人信服。正是因为角色本身的复杂和矛盾,观众才能同情他的遭遇,理解他所做出的牺牲。

对于《大破天幕杀机》,007迷们给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评价。“影片的结尾虽然回到了《诺博士》前,但对我来说,它彻底埋葬了过去的邦德片。对于纯邦德主义者和邦德迷来说,绝对背离传统,什么也不是。”大奇特告诉记者。

不过他和妖灵妖都认同的是:中生代的中国007影迷,都是从布鲁斯南的《黄金眼》开始喜欢007的,而新一代则是从克雷格的《皇家赌场》开始的,正如妖灵妖所说—

“丹尼尔·克雷格演绎的其实是007养成记,这对于完全没有007形象概念的新一代影迷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入口,007的卖座证明了这一点。”

插画_丑丑

1 Sean Connery肖恩·康纳利

1962-1967 / 1971 出演6次

1960年代初,制片人艾伯特·R·布洛克利和哈里·萨兹曼开始联合制作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他们希望找到一位热门影星扮演詹姆斯·邦德。片方考虑了多位当红明星,还组织大规模选拔,几经周折,最终与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肖恩·康纳利签约。康纳利诠释的邦德硬朗干练,为弗莱明笔下的绅士特工增添了几分野性和冷酷,至今仍被不少影迷列为最好一任,他出演的六部电影都斩获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其中《俄罗斯之恋》和《金手指》被许多粉丝列入系列最佳。但康纳利逐渐厌倦千篇一律的表演,在演完《雷霆谷》后便不再续约。

2 George Lazenby乔治·拉赞贝

1969出演1次

1967年,剧组开始寻找康纳利的接替人选,布洛克利在电视广告中发掘了澳大利亚模特乔治·拉赞贝,他的身形气质与邦德十分吻合。他在《女王密使》中演绎了不少精彩绝伦的搏斗场面,引领了当时西方动作片潮流,影片虽票房不佳,但在007系列中有重要地位。拉赞贝原本获得了七部电影的合约,但他过于自我的个性在剧组相当不受欢迎,媒体也煽风点火宣扬他如何不能与肖恩·康纳利相媲美,再加上当时《毕业生》、《逍遥骑士》等现实主义作品大行其道,拉赞贝担心天马行空的007即将被时代淘汰,于是只演了一部就放弃了。

3 Roger Moore罗杰·摩尔

1973-1985出演7次

1971年,联艺公司以125万美金的片酬重新请回康纳利主演了《金刚钻》,这比《诺博士》全片的制作费用还高,康纳利那时候只拿了6000美元的片酬。之后,因电视剧《圣徒》扬名的罗杰·摩尔接替康纳利成为007,45岁的他是有史以来接演007岁数最大的演员。罗杰·摩尔为邦德赋予了以往没有的幽默感,他的表情十分丰富,机智风趣的台词大大增加,片中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捧腹的笑料,从《金枪人》到《海底城》再到《太空城》,一部比一部卡通化、科幻化,票房也是节节攀升,不过从《最高机密》开始又回归较现实的基础。1985年的《雷霆杀机》是摩尔最后一次出演邦德,因在拍摄期间得知自己比邦女郎的母亲都老,58岁的他终于激流勇退。

4 Timothy Dalton提摩西·达尔顿

1987-1989出演2次

原本顶替罗杰·摩尔的是皮尔斯·布鲁斯南,早在《最高机密》时就和制片人布洛克利有接触,但他当时已签约电视剧《斯蒂尔传奇》无法抽身,第四任邦德的称号于是落到了提摩西·达尔顿头上。达尔顿诠释的邦德收起了嬉皮笑脸,更像个干练的杀手而非花花公子,他主演的《黎明生机》和《杀人执照》中,浪漫元素都被降到了最低,高科技道具也相应减少。可惜观众对一个严肃的邦德并不感兴趣,《杀人执照》创下了007有史以来的票房最低。屋漏偏逢连夜雨,因编剧著作权纠纷和联艺公司被收购,续集的拍摄被推迟数年,达尔顿无暇等待。等到1995年的《黄金眼》开拍,昔日分身乏术的布鲁斯南终于上位。

5 Pirce Brosnan皮尔斯·布鲁斯南

1995-2002出演4次

《黄金眼》上映后,布鲁斯南顿成为年轻观众心目中007的化身,他从外形到气质都散发着坏小子与精英特工的双重魅力,调情时性感迷人,打斗时身手潇洒,完美地诠释了刚柔并济与潇洒不羁。《黄金眼》还大量采用时髦的CG技术,场面壮观,特效夺目,一扫过去几部007电影的票房颓势,成为复活此系列的响亮一炮。从《明日帝国》、《黑日危机》到《择日而亡》,布鲁斯南主演的每部《007》都有不错的商业成绩,很多影迷认为他已经超越了肖恩·康纳利和罗杰·摩尔。

6 Daniel Craig丹尼尔·克雷格

2006至今 出演3次

岁月不饶人,50岁的布鲁斯南在演完《择日而亡》后功成身退,不算英俊的丹尼尔·克雷格成为片方选定的下一任人选。消息一出,引来影迷激烈反对。克雷格主演的第一部007电影《皇家赌场》改编自弗莱明的第一部007小说,以刚猛写实的风格讲述了邦德初出茅庐的岁月,一经上映就让绝大部分反对者闭上了嘴,这个会犯错、会受伤、会冲动、会被女人欺骗的邦德征服了观众的心,也让克雷格为007广大粉丝接受。从《量子危机》到《大破天幕杀机》,克雷格版邦德继续着他的银幕征程,他虽不完美也不风流,但却有血有肉,更接近现实中的特工形象,体现了007电影顺应时代的进步。

 

来源:南都周刊

链接:http://www.nbweekly.com/news/special/201301/32204.aspx

目前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