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角落随笔 »

要不要让孩子用智能手机?

时间:2013年02月07日 ⁄ 分类: 角落随笔 评论:0

我是个“恐龙”。我的两个儿子就是这么称呼我的。他们看着我那老掉牙的旧手机,感觉很不舒服:“妈妈,你知道现在已经没有人用这种手机了吗?它都像老古董了。”我听了只是点点头,没理会他们。

“妈妈,圣诞节我能要个iPhone当礼物吗?”,“妈妈,我用自己的钱买部iPhone总可以吧?”对于这些要求,我都没有理会。

上个月我刚从韩国回来,在那里,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就连70岁的老奶奶也不例外。我们在韩国坐地铁时,看到身边的人都在拿着智能手机把玩。我的韩国亲戚发现我儿子居然没有智能手机,都替他感到遗憾,甚至问我他们能不能送他一部。我想他们是这样想的:“可怜的孩子,他还在用那种旧手机,自己肯定觉得很难为情。而且,他怎么上Facebook、Twitter、Gmail……呢?”但我还是拒绝了,告诉他们不可以这样做。

为什么我在这一点上这么守旧、固执呢?钱只是一个方面。确实,一部智能手机的价钱要高出很多,而且还容易被小偷盯上。但我真正在意的是智能手机对人际关系的侵蚀。

对此,我不得不说说我和朋友外出聚餐时反复上演的情景。在餐桌上,朋友们不再相互交谈,而是热衷于用智能手机对着菜品拍照,然后发布到他们的社交平台上。聚餐时拍照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聚餐的实际体验和相互交流。我还在街上看到过不少男女朋友,俩人边走边各自拿着手机讲电话。

还有些家庭在聚餐时,孩子们都在玩iPad、iPhone之类的玩意儿,父母们呢,也在各自玩着智能手机。

这么多人都已迷失了方向,分不清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了。

虚拟世界是如此诱人:你可以删除不好的片段,可以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进行修饰美化,你可以呈现一种完美无瑕、经过包装和改编的生活画面。虚拟世界唯一可能会令你的生活显得不那么完美的,是你的“粉丝”数量太少,评论或转发你的人太少。虚拟世界还可以给你带来成百上千的朋友,而你需要做的,不过是点击“接受”。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搬”到了虚拟世界里生活。

现实世界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真正用来“生活”的了,而是用来提供其在虚拟世界炫耀或张扬的照片素材。而一旦沉湎于虚拟世界,就很难再回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生活了。很多次,我发现人们与朋友相聚时,都只顾着查看各式各样的手机或iPad,看看有没有人给他们发电邮、短信或微博。

我承认智能手机有很多好处:可以免费打电话、发短信,随时都可以查找地图和具体的位置信息,还可以查看文本资料,免去了外出时携带笔记本电脑的麻烦。但我也注意到,大部分人不过是在用智能手机玩很傻的游戏,或者只是漫无目的地浏览一些无聊的内容。

我儿子告诉我,他和一些同学曾去法国旅行,而在列车上,大部分同学都低头盯着智能手机,要么在玩游戏,要么在发信息,很少抬头看看车窗外的风景。他们有没有和当地人进行交流?有没有认真体会周围的风景?答案也许是否定的,他们很可能只顾着拼命拍照片,然后发布到这样那样的社交网络上。

我儿子又何尝不是这样?在韩国时,他整天玩借来的iTouch,根本没有去关注这个他第一次踏足的国家。好几次,我都不得不没收iTouch,否则他根本无法用心欣赏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或周围的景观。他只顾着盯着一个小小的屏幕,似乎全世界的朋友都在那里等着他。

他也许可以把在韩国拍的照片发布到Facebook上炫耀一番,可是,就算这些照片是从印度、印尼或非洲拍摄的,那又能怎样?──它们不过就是些匆匆拍下的肤浅的照片罢了,根本没有对所拍景物的思考或理解。它就像发张电子明信片,但就算准备明信片还需要时间和精力呢,而用智能手机拍张照发布出去,就是几秒钟的事。

现如今,就连私人电邮都少得可怜了──我是说那种专门写给我个人的电子邮件。貌似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一行字完事的微发布时代了。现在我瞅见这样的消息,直接按删除键。

我知道自己孤掌难鸣。有一天,我儿子终究会得到一部智能手机,我也会的。但如果我能让这个注定会到来的日子推迟一个月,再推迟一个月,推迟一年,再推迟一年,那么我想我这个做母亲的就算已经尽力了。网上的“朋友”或“粉丝”再多,也比不上父母对孩子的爱。


(Mina Choi是韩裔美国作家,现居上海。移居中国前,在洛杉矶从事剧本创作。她已婚,有两个孩子。文中所述仅代表她的个人观点。)

 

 

来源:华尔街日报

链接:http://cn.wsj.com/gb/20130207/MSH071546.asp

目前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