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财经风云 »

中国银行体系“钱荒”余波未了

时间:2013年06月29日 ⁄ 分类: 财经风云 评论:0

 面对金融市场大震荡和创纪录超高资金利率,中国央行连发“维稳”信号,令市场恐慌情绪纾缓。而市场利率应声回落表明央行喊话有行动支撑,意味着银行体系流动性最紧张时刻将渐行渐远,隔夜回购利率30%的水平有望载入史册。

本次流动性大冲击正如上期《市场讯号:中国金融去杠杆化的可能逻辑》评估,但其影响并非就此结束,不排除后续爆发一些小型信用事件,也不仅对金融机构同业市场,还可能对未经流动性危机的中国金融机构交易风险管理乃至金融体系运行带来深远影响,不同金融机构和投资交易人员,以及金融产品的本身价值将可能面临重估。


银行间市场“钱荒”冲击将渐行远去,但6月季末等诸多效应冲击后的流动性水平和资金利率很难恢复到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中的宽松程度。大背景在于施行史无前例量化宽松的美联储已表露缩减购债意图,从而令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意愿下降,流出可能性增加,除非中国经济从当前低迷重现大幅好转。


国际资本流动趋势较为重要,毕竟今年前四个月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流入高达1.5万亿元人民币,为当时流动性宽松的首要原因。不过从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与远期汇价的点差走扩可以看出,这一趋势正在发生转换。当然,这其中也有中国外管局加强外汇流入管理带来的购汇需求,以及上市公司等机构分红购汇等因素扰动。


尽管美国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折年增速最近大幅下修至1.8%,但美国经济的确在复苏,此前采取史无前例量化宽松政策的美联储今后逐渐缩减购债规模已成一个趋势。


虽然中国央行近期出手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度过各种因素叠加造成的季末流动性危局,但在时点之后,银行等金融机构最终需要偿还央行这部分流动性短期资助,从而使得半年季末之后的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相对增加。


综合考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增加带来累进缴纳准备金效应、企业上缴利税和分红,外汇占款变化,以及中国股市可能重启新股发行等因素,7月银行体系流动性并不显得十分充裕。


当然,正如中国央行近期在银行体系剧烈震荡,资金利率暴涨,以及股市崩跌之下伸出安抚和解救之手,央行今后公开市场操作等举措也可能改变未来流动性运行和资金价格水平态势。


而有别于往年的是,中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应对流动性大冲击,不让自身账户透支和交易等账户爆仓,被迫在6月中下旬发行大量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以改善负债和负债结构。这对银行体系和部分金融机构来说,可能相对会减少当期准备金缴纳,但可能会增加未来准备金缴纳。


这一方面源于最近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到期后因成本高发行商未必续发。譬如,工商银行本周三发行37天期理财产品实际年收益率5.5%;华夏银行周四发行36天期理财产品实际年收益率为6.9%;招商银行周五发行50天期理财产品实际年收益率为6%,大大高出5月总体4.25%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


欲浏览中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收益率趋势图,请点选


兴业银行近日召开投资者交流会就表示,近期银行间利率走升,对银行原来资产和负债业务有一定影响,目前的重定价部分的同业负债平均利率大概会上升100多个基点;这种局面如果维持到7月底,对盈利影响在1%左右。


另一方面,在本次银行体系流动性大冲击中,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也加深了对银行等机构和金融产品风险的理解,使其真实价值下降。有消息表明,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赎回在最近流动性紧张时刻存在一定的困难,使得金融产品发行商,尤其是部分银行的商誉折损。


不仅如此,尽管本次流动性大冲击表现为金融机构备付金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对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对手来说,就具体表现为资产的变现能力、抵押品估值及流动性,以及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问题。6月初某家银行同业存款到期就存在偿付困难情况,这将促使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管理,资产负债业务和交易对手等进行重新评估。


尤其是中国近来债市监管风暴,尤其是同一金融机构法人的所有债券账户之间不得进行债券交易等政策措施,增加了市场交易摩擦成本和降低资产流动性水平,加大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虽然《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交易主协议(2013年版)》有助于强化交易对手等风险管理,但可能因此会提升市场资产和资金风险溢价水平。


进一步看,在银行体系面临流动性大冲击之时,中国国家发改委和审计署等监管部门依然在对债务问题进行查处和规范,这也使得一些风险管理缺乏和资产负债不达标的机构容易暴露出风险问题,这也需要引起投资者的谨慎。(完)

目前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