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钱的战争
如同6个月前上证报所预测的那样,2013年成为全球“货币战争”的元年。在日本力推“安倍经济学”、美联储持续量化宽松、欧洲央行继续降息的示范效应下,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宽松浪潮。
流动性的泛滥,推动了美国、日本、欧洲的股市在今年开年后一路走高,道指、标普500指数接连创出历史新高;日本股市则在短短几个月间近乎翻番。与此同时,量化宽松也带来了另一个后果——货币竞贬,为了在经济低迷之际拉动出口,各国决策者们从喊话、降息到直接干预汇市,上演了一幕幕好戏。
安倍经济学火了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年着实在全世界“火”了一把,倒不是因为他时隔3年多后重新夺回政权,而是要归功于他造出的一个概念——安倍经济学。
从去年底安倍可能出任日本首相的消息刚刚传出,日本股市就进入了所谓的“安倍行情”。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日本股市最多时接近翻了一番。安倍在竞选时就高调宣布,自己当选首相后要推动激进的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政策,帮助日本走出长期的通缩,提振日本经济。
为了推动落实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安倍上任不久后便任命“听话”的原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出任日本央行总裁。在今年4月初、也就是自己上任后的首次会议上,黑田抛出了宏伟的量化宽松计划:在两年内向经济注资1.4万亿美元,以实现通胀率升至2%的既定目标。这是日本央行首次为1月份提出的新通胀目标设定达成期限。
除了货币宽松,安倍经济学还包括财政刺激和经济增长战略等内容,外界将此称为安倍晋三的“三支箭”。安倍上月发布经济振兴计划时雄心勃勃地表示,他的计划能够帮助日本重新找回在过去20年经济不景气时期损失掉的50万亿日元(5010亿美元)的国民收入。
最近的一些发展表明,安倍经济学似乎对日本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比如,日本经济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达到了3.5%,为一年来最快增速。另外,最近日本的食品价格出现上涨趋势,一些人猜测这可能成为物价全面走高的前奏,有助于日本实现2%通胀目标。不过,很多专家也提醒说,对于已经经历了连续15年价格下降的日本而言,要逆转通缩、实现2%的通胀目标并不容易。
货币战不断升级
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认为,简单靠印钞票来刺激经济,也许短期有一点点效果,但长期是不可能实现的。他表示,如果印钞就能产生长久的经济增长,那根本不需要等到安倍,以往很多国家的政府和央行都可以采取类似做法,但历史上却并无这样的成功案例。
在日本国内,最近一个多月来股市、债市的剧烈波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日本投资人对于“安倍经济学”有效性的怀疑。
另一方面,日本的政策对于全球其他国家却带来了巨大的外溢影响,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日元的持续走低。
受到量化宽松政策影响,日元汇价今年以来持续走低。美元对日元一度突破100大关,创四年多来新高。自去年11月以来,日元的累计贬值幅度接近30%。
专家表示,日本的量化宽松和日元持续贬值,加剧了全球套利交易活动,这也为市场的波动埋下隐患。过去两个月全球股市、大宗商品的剧烈波动,很大程度上也与日元套利交易的快速平仓有关。
另外,日本的政策还加剧了货币战。汇丰银行认为,安倍的政策压低了日元,这使得日本的主要出口竞争对手成为“靶子”,受影响最大的包括德国、韩国以及中国,这些国家出口产品以及出口地区均或多或少与日本有交叉。
日元狂贬,在今年上半年的多数时间里都在推高其他货币,特别是新兴市场货币,令货币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今年4月的IMF春季年会期间,“竞争性贬值”成为参会的G20代表和国际机构最关注的话题之一。IMF明确提出,各国要努力避免竞争性贬值,以及任何形式的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
知名经济学家罗奇则指出,以美欧日为代表的量化宽松可能导致货币贬值,而以货币贬值换取经济增长,不可避免会以他人市场份额的损失作为代价。
今年5月13日,美国人费舍尔领导的以色列央行公开宣布,通过降息来加入愈演愈烈的全球货币战。央行表示,降息将“帮助缩减以色列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差,从而降低谢克尔的升值压力”。这是该行一个月内的第二次降息,但也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预期之外的降息。
在美欧日利率低企和量化宽松的背景下,今年直到5月中旬,以色列、泰国、韩国、土耳其、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的本币都出现了显著上涨,并促使当局采取了降息措施来平抑本币升值压力。此外,很多国家还通过直接干预汇市的途径来压低本币。 (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紫馨)
全球掀起降息潮
在经济继续“弱复苏”的背景下,各国出于压低本币的应对政策举措,在今年上半年掀起了新一轮降息高潮。
尽管美联储从5月中下旬开始发出了隐晦的退出信号,但在今年上半年,美国依然保持着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在持续的流动性支持下,美国股市今年上半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升势,两大指数不断刷新历史最高点,与大洋彼岸同样受益于强力QE的日本股市遥相呼应。
美国“老大”维持宽松,全球其他国家自然也不会落下。今年5月2日,蛰伏了十个月的欧洲央行再度出手,把已经在1%以下的基准利率再降25基点,至0.5%,再创历史新低。欧洲央行还表示,将在必要的情况下继续为欧元区银行提供无限制流动性,这项措施至少会持续到明年7月份。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央行此次降息主要为改善欧元区悲观的经济预期,但另一方面,德拉吉旨在打压欧元、促进欧元区出口的用意也相当明显。
在那之后,印度、澳大利亚、越南、斯里兰卡、波兰、韩国、土耳其等十多个经济体相继宣布加入降息大军,5月份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降息月”。
曾在今年2月预言“全球货币大宽松第三季”的大摩5月初发布报告称,全球宽松“第三季”仍将继续。
以菲尔斯为首的大摩研究团队认为,全球央行急于再度放松政策,主要考虑日本无限量化宽松带来的货币战争威胁、全球通货紧缩趋势以及全球经济同步放慢等因素。尽管在经历最近一波密集降息后,这一轮货币宽松的大头可能已经过去,但现在对宽松说再见还太早。
根据彭博的统计显示,自2007年6月也就是这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央行在过去六年中已累计降息超过510次,凸显各国央行为了刺激经济和压低货币而不惜代价。
时至今日,即便全球“头号央行”美联储已萌生退意,降息浪潮却仍在翻涌向前。3日,波兰央行宣布,降息25基点,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的2.5%。而同样在本周议息的澳大利亚,尽管这周没有马上行动,但央行行长斯蒂文斯也发出了要进一步降息以刺激经济的强烈暗示。(上海证券报)
安倍经济学与克强经济学面临考验
中日两大经济体都在经历新一届政府上任之后的经济改革,日本两年多来首次宣布经济形势正在复苏,而中国则在经历痛苦的调结构过程,即将在下周一公布的上半年GDP数据并不乐观。
自去年底换届后,日本政府力推“安倍经济学”,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希望推动经济的复苏。7月11日,日本央行公布了一份对日本经济更加积极的评估,两年多以来首次宣称日本的经济形势正在“复苏中”。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通过定性及定量宽松,积极的发展正在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 的各个方面出现,人们对经济以及物价的预期正在改善当中。”
但货币宽松只是第一步,而非日本可持续复苏的充分条件。虽然开局良好,但货币宽松充分发挥作用取决于能否有效降低实际利率、扭转通缩预期,对于日本央行而言两者均为严峻挑战。若处理不当,金融市场在动荡之余将会扼制复苏进程。
而结构性改革才是日本经济克服通缩预期固化、工资刚性和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顽疾、重拾中长期增长动能的关键。
随着6月份“钱荒”的逐渐平息,“克强经济学”的思路却愈发明晰:去杠杆、调结构和不出台经济刺激。不过中国将在下周一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其中市场普遍预期上半年GDP增速将从一季度的7.7%放缓至7.5%。对于中国而言,能否坚持此前的改革思路将经受极大考验。
此前,中国主要通过放松国内融资,靠宽松的信贷来提振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疲软,同时允许人民币汇率稳步走高。
这种做法虽然让中国经济能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速度,却也积累了大量过剩的产能、地方债务风险积聚等。资金或者涌入房地产市场,或者在银行间市场空转,或者通过虚假贸易套利等,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却遇到贷款难等问题。
如今全球货币和经济状况正在发生变化,促使中国下决心调整发展模式,平衡金融政策结构。收紧国内政策以及放缓名义有效汇率升值步伐,将是更好地平衡短期增长与中期金融风险的必要前提。眼下决策层正在寻求推进一系列可能不利于短期前景的改革举措,人民币升值放缓有望成为一个支持因素。
不过,还要警惕流动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将在三季度起逐渐暴露出来。信贷趋紧已然导致借款成本上升,很可能再度侵蚀企业的利润率水平。因此,减税等积极财政政策应尽快出台,不能让货币政策孤掌难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