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

技术贴:冯小刚到底是不是大院子弟?

时间:2014年01月26日 ⁄ 分类: 娱乐八卦 评论:0

技术贴:聊一下写专栏的材料核实问题
 
     一、
    这几年在写娱评,这活儿是我自己喜欢干的,在很多人看来,特别轻省,不就是对着娱乐事件发表点意见么,上网搜点资料就行了,实际上有没有这么简单呢,我又不这么认为。
     前几天邵逸夫先生去世,香港的几个专栏作家在微博上讨论大陆某报写邵逸夫一文可笑,文中说说邵氏六十年代独霸香江,实际上香港六十年代电懋更厉害,不过因为1964年电懋老板陆运涛空难去世,电懋改组,才让邵氏独大。说实话,我还颇羞愧了一阵子,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陆能上的网站不多,资料不全,很多大陆的专栏写稿人会将网上错的东西以讹传讹弄出笑话,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前几年我在写邵逸夫的时候查遍网站,只查到了邵逸夫与方逸华是1952年在新加坡认识,1957年邵逸夫从新加坡入香港,后来在网上我勉强找到一段旧黑胶唱片上的文字,“当年为一个旅行歌舞团所罗致﹐聘伊参加远赴印尼演唱﹐初试啼声﹐便已一鸣惊人,是年冬月,她又应邀转道新加坡的歌坛主唱,因为她底歌声情感充沛,而又赋性温柔,深得人缘,历时三载,依然盛况不衰……”这是当年黑胶唱片上对方逸华的出道描述,综合一一下,就一厢情愿地认为方是从大陆到新加坡认识邵的,然后1957年随邵入香港,但一直到这次邵逸夫去世我看香港那边提供的资料以及专栏作家们的说法,其实方逸华是四十年代就已经随母一起住在香港鹅颈桥唐楼,十七岁时学唱歌赚钱,也就是说她是从香港去的新加坡,邵逸夫不是带着她以“妾室”的身份来了香港,而是邵到香港会了佳人。刚开始两人以干爹干女儿相处,一度邵还想嫁她,到七十年代大清律令的最后期限时邵才跟方登记,方的身份是“妾室”,这让我脸红,因为自己的资料没有到位,也可见核实资料没有止境。
 
 
    二、
      事实上,写娱评最基本的一条是要把人的一生的际遇弄明白,如果你连他的生活都没有弄清楚和顺溜,你又怎么能了解他的所做所为所为何来,比如翁美龄的自杀,如果你不了解她母亲的际遇你就很难这个小女生的选择,又比如黄秋生为何结婚不与妻儿同住如果知道他生世你就会有一点理解。
    资料收集有很多种方法,用百度查是最简单也是最方便的方法,查多少页才算负责呢?十页够不够,其实是也够也不够,重点是你要能找到当年第一手的资料,所以一定要下笨功夫,我最得意的一次经历就是去蓝洁瑛吧找到了当年一本娱乐杂志上的一个小采访,我把那采访一个字一个字打了出来,放在文中做为资料,从篇文章里你可以看到刚刚出名的她,啊,真是张扬,后来的异变是建立在一个过于自信的女人身上的。
   除了网络的资料,还有旧书,如果有可能,我真想拥有六七十年代的全部的香港明报周刊南国电影(在哪儿能搞到影印本呢),这样,很多大事件你就可以梳理得清清楚楚,我想娱评人的责任就是你要懂得东西要比别人多,你要对你要写的人了如指掌,如果你也像平常人一样上网一查资料就开写,那起码十万个人可以写,别人为什么要出钱请你写呢?
    当然,除了无限度地收集资料,另一个就是对材料的核实,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但有些明星十年前的话和十年后的话会截然相反,有的甚至会撒谎成性,这时你就要找一些与其有关的佐证,再加上基本的推理,就能大致不离题千里地推理出基本的真实生活和心态,最简单的,林青霞为何嫁刑李源,那可不光是因为行李员追得凶,而是女神自有苦衷。
 
      三、
      可能我有考据僻,所以近十年我都在默默地攒资料,香港八卦杂志以及各色人物传记,A说的做不得准,那么当时和A在一起的BCD怎么说总可以吧,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大院子弟的最后狂欢》,承蒙谬夸,很多人点赞,当然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不以为然当然没问题,写文章自然得有不同看法,但有的不以为然的基本点就是他们认为冯小刚根本不是大院子弟,所以这篇文章根本就没有立论基础,事关职业素养,我不得不多说几句。
       冯是不是大院子弟,有两个方面的判断标准,首先当然是对于大院的认定标准,有熟悉北京生活的人认为一定要是像海军大院空军大院那一级别的子弟才可称之为大院子弟,我是南方人,等级观念没有这么强,我比较同意这种说法“大院子弟是建国后北京党政军机关大院长大的干部子弟”,甚至我的标准可能更宽泛,我认为的大院子弟应该是所有“建国后父母在体制内自小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长大的干部子弟”,再直接一点说,就是当时社会中的即得利益者的子弟,正因为我有此标准,我又在冯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P35至P46页《礼堂》里发现他整篇都在回忆他小时候生活生长的大院,他明确地说他小时候生活在“北京西郊的市委党校的大院里”,在这一章里冯小刚深情回忆了大院里的礼堂和果园,回忆了楼上的史叔叔回忆了小时候跟着父亲去礼堂跳舞……据此文基本可以判定他应该是在党校的大院里生活过,至于有人说他是胡同子弟,出生于北京的普通家庭,年少时曾经居住于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附近……我的看法是,大部分的材料显示其父母在冯少年时就离异了,是多少岁离的我没查出来,有待方家指正,我注意到冯自己也绝少提及父亲,提及母亲就泪如泉涌,我猜父母之分是他心里一个永远的痛,离异后他和母亲以及姐姐搬出大院,所以他说自己自幼生活贫寒,这也是为什么他被血统纯正的大院子弟们瞧不起的原因,一是党校的院子在他们级别系统里算不得正统和牛逼,二是他在大院呆的时间可能不是整个成长期。
          但是不是由此就可以说他是胡同子弟呢,我个人的看法是不能,因为第一他真的生活在大院里过,第二他确是干部子弟,第三是自成年之后众所周知他一直玩命靠近这个群体,回归这个群体,他的努力被王、叶等人嘲笑,这些细节资料可以去看冯小自传,以及回顾零五年零六年王朔与叶京骂冯的采访就可略知一二,但没想到的是当年这个最这一大群人瞧不的人成了他们中最有名的人。退一万步说,就算冯不是出身自党校大院,仅凭他那股子靠拢大院子弟的劲儿以及为维护这个群体所做的绝大努力,这个群体当然应该有他一份存在,更何况他还确确实实在大院里生活过呢,实在不服气,建议看看叶京的名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据说里面的冯裤子基本上就以冯小刚为原型。
     至于说到其他,我没有仇视大院子弟,我甚至一度还是冯小刚的粉丝,我觉得他有才,努力,也有情怀,有真性情,我对阶级斗争没有丝毫兴趣,全文只是想写有这样一群人在特别的时代里占了先机所以他们成了领先一步的人,但现在确实过时了,过时了还不自知,还要骂人,这就显得特别可笑,别的一点没多想。也特别推荐刚刚出的2014年第四期的《南都娱乐周刊》里的那篇“冯小刚凶狠性格基因起源考,娱乐圈的大院子弟”的文章,里面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对冯的一个分折也挺有意思,都写得比我好。
技术贴:冯小刚到底是不是大院子弟?
      本来我以为事情已完,但直到昨天我才发现还有人因此撰文骂我卑贱,其实我一点也不反感卑贱,人卑贱一点好。但我不喜欢自己在资料上出技术性的错误,和做媒体的闺蜜商量了一下,她说你就写个技术探讨贴说说这事,毕竟事关你的专业,证明你没有白瞎媒体的稿费,有认真地查过,思考过。至于说标准,个人有个人的,我的标准是这样的,你的标准是那样的,但你不能用你的标准来代替我的标准,也以此自勉,希望自己将来尽量集好资料,尽量不要出硬伤,也希望出硬伤的时候大家早点给我指出,说到资料核实的最高境地,还是靠大家,各自把手上的信息拼起来,也许才是接近真实的一个拼图游戏。
      往事无止境,术业也无止境。
      谢谢大家帮忙。

 

来源:黄佟佟

目前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