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君,别再“抖动”,好吗?
昨晚,小编正要玩会儿微信,突然接到主管的电话,说腾讯微信的“系统抖动”仍在继续。
“询问的媒体和用户越来越多,你还是写篇东西说明一下吧。”
“马上吗?”
“马上。”
“我昨天下午不是在微博上发过一个智能勺子,专门治抖动的吗?”
“看来人家没用这勺子,所以你得好好写写了,不能低于800字哟……”
!@#¥%……&*()......
打开电脑,小编陷入了深思。这这这,从何写起呢?
其实,腾讯微信专注“系统抖动”,已将近3个月了。早在今年4月下旬起,小编和优步的小伙伴们就偶然发现,我们和微信好友都已“友尽”,在朋友圈转发的与“Uber”相关的一些内容,都会被系统自动设置为“仅自己可见“。接着,有媒体吐槽, 微信公众号文章如果标题带有“Uber”,就无法发表。至于那些与“Uber”相关被删除的文章,就更多了。
这些被删文章的发布者各不相同,被删的理由却都一样,“此内容被多人举报,相关的内容无法进行查看”。有的文章刚贴上去一会儿,就被这样删掉。当时小编我一度相信,有一群热心的“连环举报者”,天天蹲在微信上,第一时间拦截“Uber”呢。
直到昨天,我才看到腾讯官方公开表示“Uber”的关键词被“系统抖动”误拦了。哎,您说究竟是系统“抖动”了“连环举报者”,还是“连环举报者”“抖动”了系统。总之,它们都害得腾讯微信“抖动“掉了“Uber”。
可是,优步旗下的20多个公众号统统被“误拦”,不免有些过于诡异。
今年3月16-22日,小编和小伙伴们陆续发现“Uber中国”、“Uber招聘”和优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20多个服务型平台公众号一一被封。被封的理由都是,“违反微信‘涉嫌诱导分享’条例”。
这一次全线被封后,优步与腾讯微信的同学进行了多次沟通,并在公司内部自查自纠。市场团队的小伙伴们还对照《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专门制作了PPT教大家学习腾讯的“法规”。小编也参与了培训。愚钝的小编却越学越糊涂:到底啥才是“诱导分享”呢?或者,到底啥才不是“诱导分享”?
微信官方对“诱导分享”的解释为:发送谣言、色情、测试类、答题类等内容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圈,分享后用户才可见到答案或内容。违反这条,会被封号30天。
可我们真没有这样做呀。小编和小伙伴们一边学习,一边与腾讯微信继续沟通。满了30天之后,部分公众号解禁,Uber上海等四个公众号小心翼翼,尝试发帖,隔天就又被封禁。尤其“Uber北京”和“Uber杭州”等一批公众号,还没来得及说任何话,却也惨遭封停。直到4月20日,所有 Uber官方微信公众号全被“永久性”、“无原因”的封杀了,此前所有内容和记录也都被删除。
至此,我那些可怜的小伙伴们已不再奢望所谓“公众号"能“公正”到我们这里啦,说好的“公平开放”呢?说好的“连接一切”呢?
唉,我还记得他们第一次去跟腾讯微信沟通前,曾那么信心满满,还有点小天真。和这个国家数亿年轻人一样,他们每天都会打开QQ和微信,跟亲友分享自己的生活。结果……
当我们又发现“Uber”关键词在微信朋友圈被“抖动”掉时,已桑心的不想再多说什么。
优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可以借助微信这样的沟通平台,但并非必须。微信“系统抖动”几个月来,最受伤害的还是用户。
小编很惊诧,这世界上真有一款软件跟自己的用户过不去,它不允许用户听某些网站的音乐,不允许用户分享某些网站的商品地址,不允许用户分发不属于它支付系统的红包。
最后,不允许用户在朋友圈中看到“特定”产品的信息。
小编和优步的合作伙伴们,乘客们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都是微信平台的忠实用户, 不用统计,优步车主、司机和用户绝大多数也都安装了微信。
微信,带给了我们无数欢乐,在每一个飘雨的午夜街头,能温暖人心的,除了Uber专车闪亮的车灯,一定还有路人手机屏幕上闪现的微信。
而现在,小编却开始担心,微信再这样“系统抖动”下去,
会不会抖出我们的聊天记录?
会不抖发我们的私人照片?
会不会抖掉我们的中学老友?
更会不会抖丢妈妈发给我们的红包?
所以,微信君,咱就别再“逐步恢复”了,马上停止“抖动”,跟“Uber”握握手,笑一笑,一起快乐地玩耍吧。
来源:Uber优步
目前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