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大鳄中国探路
6月28日,52岁的郭栢德(Peter Clarke)再次来到上海,出席当天举行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国际咨询委员会会议。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英仕曼集团(Man Group plc)(LSE: EMG)首席执行官。后者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资金规模约500亿美元,其客户名单中还包括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CIC)。
尽管在当前的监管体制下,中国境内市场尚没有对国际对冲基金开放,但这并不妨碍郭栢德频频造访中国。“为什么我经常来?因为这里市场巨大、重要,发展迅速,我们愿意期待在中国进行更好的合作。”27日下午,郭栢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现实同样不容回避:如何才能真正进入中国市场?
监管“说客”
“我们在中国的主要策略,首先是管理好中投的资金,其次是希望在政策和监管允许的情况下,和本地合作伙伴建立联系,能够在中国开展稳定的人民币业务和交易。”郭栢德介绍。
目前,英仕曼已经向中国证监会递交设立代表处申请;未来,还计划成立一家法人机构。
只是,对于中国A股市场,这家有着225年营运历史的公司感到机会与挑战并存。
“现在的中国股票市场风险较高,原因有两个:第一,它由大量散户组成,缺乏足够的机构投资者;第二,由于市场产品的局限,基本只能做多看涨。这时股票的选择就变得更加重要、更加艰难。投资经理需要差异经营,而市场难以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及对冲机制。”郭栢德承认:“所以我们如果现在进来的话,也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
他们将希望寄于中国监管进一步放松,投资品种进一步多元化。
“首先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实施做空机制,例如单一股票的股票期货;还有我们认为所有的市场都应尽量达到互相制衡,而制衡需要多元化和对冲,这样才能提供市场需要的流动性、减少股市泡沫,如股市的大涨大跌,并降低市场波动性及高风险。”
在当前基本以看涨为主的A股市场下,郭栢德认为,信用和期货产品,以及针对单一股票的股票期货将是三类未来较容易获得收益的创新产品。
事实上,中国的监管改革正朝着这些对冲基金希望的方向发展。
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于6月8日启动个股期权模拟交易,海通证券(600837)报告显示,首批挂牌合约标的证券包括两只ETF和两只大盘银行股。此外,国债期货、外汇期货、石油期货以及金融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推出也被提上议程。
英仕曼还在做更多努力,它同样也是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政策的积极呼吁者。
“我们现在所提供的QDLP,是通过对冲机制来减少风险的产品。目标是提供一些产品,能够避免像金融危机在净长仓状态下所犯的错误,而且提供一种平衡和多元化,让我们的投资人真正能够享受到多元化和对冲机制所带来的好处。”郭栢德表示。
“上市公司不应害怕做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市场频繁遭遇空头猎杀,背后不乏对冲基金的身影。
“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如果他是一个负责任的管理层,首先不应该害怕不同观点,如果你的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对你的公司有不同意见是自然也是必须面对的。”郭栢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其所言,英仕曼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同样也经历做空待遇。“对于一家上市公司的CEO来说,偶尔被挑战一下公司策略是正常的,这是一个市场化行为。”
在郭栢德看来,对冲基金的做空行为不能称为阴谋论。
“大部分的基金都是做多,卖空行为都是短期的;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要真正消灭一个公司,而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为它的投资人提供和寻找价值。实际上许多卖空基金都是被投公司的热情的投资人并做多被投资公司,他们常常因为对公司战略和业绩失望而开始做空。全球大部分监管机构都对卖空实施严格监管。如果有卖空行为就必须披露,这里没什么阴谋。”他向记者表示道。
“通常大部分的对冲基金都是在做多,而且他们做多的时候所持仓的时间跟那些传统的共同基金是一样的,也是很长,反而是做空的时间很短暂。这样的结果就是由于有这些做空的机制和做空的投资者,才使得整个市场的波动性降低,减少市场泡沫,将市场的不平衡逐渐引向平衡,所以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市场产品非常重要。”
郭栢德还在访谈中透露,该公司正与国内主要银行、基金、保险、证券等机构保持沟通,希望能与不同机构、产品进行合作。
而在具体机构的选择上,他也介绍了对未来合作伙伴的期待。
“首先应该是一家有着优良业绩的公司,第二就是它有值得信赖的品牌,第三我们对交易对手的口碑也非常看重。”郭栢德不忘强调,这一切都要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