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财经风云 »

周期、成长、消费,未来如何选择?

时间:2013年03月18日 ⁄ 分类: 财经风云 评论:0

从去年12月份的强势反弹,到今年2月份的调整回落,中国股市经历了一轮对中国经济复苏判断的“扭转预期─预期强化─预期修正”过程。

在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发布后,投资者认识到目前中国经济的复苏形势并不强劲。股市持续大幅强劲的上涨透支了过多乐观预期,市场在多种因素下自然而然地进行了修正。

这个过程是完全符合索罗斯反身性模型的第一个阶段,即在一轮完整的牛熊周期开始时,股市先行上涨远离业绩增长预期,随后回落确认业绩增长预期的兑现。很显然,在高产能的背景下,弱复苏意味着盈利增长动力较弱。

第一个阶段可能已经接近完成,接下来要开始的是第二个阶段,等待盈利增长的复苏。然而,现在暂时还没有证据显示盈利即将开始上行,毕竟经济复苏的强弱还要等待3月份以后的经济数据来加以判断。

由于经济复苏强弱预期的修正,以及股市的相应回落,而短期又无法证实证伪对中期经济走势的判断,因此目前可看作是一个相当合适的重新布局或调整布局的机会。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周期、成长、消费和概念四大类风格股票谁有机会跑赢下半场,如何选择配置就成了关键。

在这四大类风格股票中,周期股首当其冲是必须要重点考虑的。就行业研究层面而言,市场对周期股盈利预测的分歧不会太大,主要的不确定性在于对经济周期的判断。这也就意味着,周期股股价在经济和股市起步阶段,对估值的弹性要大于对盈利的弹性。因此,在经济趋势出现不确定性时,股价波动幅度往往会大于其他几类风格股票。除了银行股有相对突出的估值优势外,其他几类周期股在这轮调整中基本都有较大幅度的下跌。一旦经济复苏出现增强的苗头,相信届时周期股还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所以目前对周期股的关注不能放松。

成长股估值往往较高,这是因为市场一般给予了积极的业绩增长预期,以及穿越周期的期许,所以成长股对估值的敏感度要低于对业绩的敏感度。成长股一旦出现短期业绩低于预期,其股价就可能大幅下跌,反之亦然。因为有穿越周期的期许,以及对业绩的敏感度较高,成长股往往就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走势与周期相关性相对不强,和周期股往往会形成风格轮动;第二是在季报披露中的时间段内,一般也不会受到业绩担忧的影响。正是有上述这些特点,在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但同时流动性没有收紧的情况下,成长股很可能成为投资者规避周期的选择从而表现强于大盘。

消费类股往往被看作是防御性品种,因消费行业的主要特征是稳定,特别是基础消费领域。如今,消费类股不但拥有传统的防御性,还被赋予了更多政策性主题,比如之前放开二胎政策预期对婴幼儿消费的影响,以及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基础消费长期的影响。不过抛开这些主题性因素,消费虽然是一个值得长期看好的品种,但从投资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角度看,目前并非是消费股长期跑赢周期股和成长股的阶段。消费类股的真正机会,一般在经济周期进入繁荣阶段后,社会财富得到积累,居民消费的有效需求被加速激发时。

概念股与经济周期、业绩预期和估值情况的关联性不强,主要看催化剂效果的强弱、市场流动性宽裕与否和投资者情绪是否高涨。由于催化剂出现时机和强弱程度的不确定性较高,一般很难预判概念股的标的范围和涨势周期,因此并不适合作为配置品种预先考虑。

在大致了解上述各种风格的股票属性后,根据目前中国股市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流动性环境和市场环境,可对周期股、成长股和消费股进行一番筛选。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弱复苏阶段,宏观流动性相对宽松,市场情绪开始趋淡,周期股并非是最佳选择,因为决定周期股走势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形势并不能支撑周期股估值大幅反弹。而如果经济复苏持续低于预期,周期股估值还有向下回落的空间。

相对而言,对经济周期的不敏感和业绩在年报一季报后进入真空期,成长股在宏观流动性相对宽松,市场余热还在的情况下,可能会表现好于周期股。特别是一些有明确政策和经济活动支撑的领域,如通信板块受益于4G和宽带建设,同时又基本不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

消费类股在抛开主题性投资的情况下,如果经济形势持续低于预期,其防御属性将突出,但现在似乎还未到这一步,而且也未到消费股迎来自己强势周期的阶段,所以也非最优选择。

静态来看,在可预见的一两个月内,成长股优于周期股和消费股,周期股和消费股孰强孰弱取决于各自的估值和未来经济走势的进一步变化。动态来看,如果3月份开始,经济数据显示复苏程度开始增强,则周期股将优于成长股和消费股。

今年是政府换届年,尽管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加强,但并非丢弃保增长,同时两会后地方政府投资可能升温,农民工陆续回城将带动开工率回升,这些都倾向于指向中国经济复苏还会持续,只是程度较弱。

因此,综合来看,经济复苏是相对确定的,强弱虽然难以判断,但不至于出现显著低于预期的情况。因此,在当下配置或许可以侧重成长股,兼顾消费股,同时密切关注周期股, 3月份数据进入披露期后,逐渐将消费股转向周期股。

目前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