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

古代的霾和现代的霾

时间:2013年12月10日 ⁄ 分类: 娱乐八卦 评论:0

现代的霾是什么?
 
    也称灰霾(烟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污染物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天气被这样定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1、轻微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能见度大于等于5公里且小于10公里;
    2、轻度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能见度大于等于3公里且小于5公里;
    3.中度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能见度大于等于2公里且小于3公里;
    4.重度霾:空气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且能见度小于2公里。
 
    现代的霾,其发生一般伴随着温度的逆温层,气压梯度小(没什么风),污染物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持续积聚、肆虐。
 
    古代的霾是什么?
 
    《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霾,形声字,从雨,貍声。本义:风夹着尘土。
    《尔雅》:风而雨土为霾。大风扬尘,土从下也。
    《康熙字典》,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
    《诗经》: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甲骨文中,有四条关于霾的记载,可见其久远。


    收录了四万条气象谚语的《中华气象谚语大观》,也仅仅搜集到了13条与霾相关的气象谚语。
    元代娄元礼的《田家五行》中几乎没有推测霾的民间记录,清代梁章钜的《农候杂占》,有关于占卜霞、占卜霰的章节,但也没有占卜或解读霾的专门章节。
    古代的气象记录,说到霾的个例较少。仅有的记录(明代和清代的记录相对详实一些)中,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与风相关。霾,是一种视程障碍。记录的具体描述性词句,一般是灰雾、土雾、飞土、浮土、昼晦、混沌等,极少发生于静稳天气条件下,也极少与雾相伴相生,极少发生雾霾交替的个例。
    所以古代的霾与现代的霾,在内涵、形成机理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古代霾非现代霾。霾,是一个从古至今被明显异化了的汉字。
    大概归纳为这样几条吧:
 
    (1)霾最早的语义,应该是笼统代表指混沌、晦暗,属于视程障碍类。与雾之间的差异,可能大体上是这样区分的:霾是土之气,雾是水之气。
    (2)霾在古时候,语义逐步明确,代表大风卷积尘土(可能也包括烟),降落(雨土,土像雨一样飘落)或者漂浮(土雾,土像雾一样飘浮)。霾的出现,与大风高度相关,更像是现代的扬沙或者浮尘(以及沙尘暴)。史料中尽管也有雨与霾、雾与霾相伴的少量个例记载,但感觉并不是主流或共识性的理解。
    (3)霾在古时候,并非常规的或者高危害性的天气现象,从古人观测记录和预测倾向上看,它至少不是广泛区域内频繁、大规模爆发的天气现象。
    (4)在最近数十年的气象观测中,霾日与雾日之比由1:3逐步演变为1:1,是不是基本可以说明霾已进入盛行期,有点跨越式发展的感觉了?
    (5)现在经常把雾与霾并列,统称雾霾天气,但雾与霾终究是两种现象,只不过它们经常在一个区域内交替或混杂,形成一道丰盛的“套餐”。

上一篇:猴子偷桃
下一篇:最昂贵的偷情
目前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