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 »

“支那”一词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4年08月13日 ⁄ 分类: 娱乐八卦 评论:0

徐波《日本人怎样糟蹋了“支那”这个美好的词汇》一书,稍显冗长,此中涉及到的“支那”一词的前世今生,我略加整理,选其要者,择其大端,佐以细料,梳理成一篇小文如下:

China一词源于“秦”穆公霸业


英文china(法文chine)一词中外许多学者(如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白鸟库吉)都倾向于是“秦”这个词的音译。在西文材料上,主要有印度孔雀帝国的乔底利的著作《政事论》,书中提到Cina一词,另有见希伯来文的《旧约以赛亚篇》(sininm),粟特文书(cynstn)以及古希腊托勒密的《地理书》(sinae)等。


“支那”名号是秦穆公时期“秦”国名号外传的结果。当时,“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逐霸西戎”(《史记•秦本纪》)。穆公“开地千里”,加之中西交通线上商人的传播,影响波及中亚而至印欧。


“支那”一词是翻译佛经时出现的


中文“支那”二字是佛教传入中国时,翻译佛教时的转译。如隋僧费长房,在其著作中说,中国总称“脂那”,或“震旦”等;又如玄奘在印度摩揭陀国会见戒日王时,称来自“摩诃至那国”;又,在慧立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中,玄奘自称是“支那国僧”,“支那”就是“至那”的异写。


中国在国外的其它名号:赛里斯、桃花石等


赛里斯:拉丁文作为Sinae、Serica、Seres等,意为丝国、丝国人。第一个记述“赛里斯国”的是公元前5世纪时古希腊人克泰夏斯;又如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在《地舆志》中提及过丝国。羡慕丝国人寿命“超过二百岁”等。


桃花石:语源出于何处?至今学术界仍有争论。“桃花石”这一汉译词汇,最早见于记述丘处机西行的《长春真人西游记》。


与之对应的“Taugast”一词(有很多外语的材料提到,此不赘述)的语原,经考证,应是鲜卑族“拓跋”的古音“tak_buat”演变而来。


另外与之类似的情况还有,例如俄罗斯、东欧各国还把中国叫做“其塔伊”(Китай),其实这是“契丹”一词演化而来的。(应该是西辽统治西域时,国力强盛,威名所致。)


“支那”一词在近代日本的“污名化”


17世纪以前,日本人很少用“支那”称呼中国。偶尔的使用也只是在佛教文化里面。


江户时代,日本流行兰学,其知识精英眼见大开。1713年,新井白石在译介一本荷兰地理书时,见西洋人称中国为china,联系古已有之的“支那”,遂将China译为“支那”。彼时,“支那”一次毫无贬义可言。


“支那”一词的“污名化”始于明治维新时代,日本的“脱亚入欧”论。1885年,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一文称“支那”是日本“东方的恶友”,甚至极端地主张凡是“有支那色彩的东西都应该摒弃”。福泽谕吉为尊奉为“日本近代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其言论都公开发表在报纸上,因而影响最大,其对“支那”一词的传播也最有力。后来甲午海战中国败北,“支那”一次在日本心中就更加显得不堪了。


但其实,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许多维新派和知识精英,也借用了日本的方式,管自己的祖国叫“支那”。如梁启超有一个笔名就叫“支那少年”。康有为有诗赞其女儿康同璧: “若论女子西行者,我是支那第一人。”。民国之后,中国一度强硬要求日本弃用“支那”一词,改用“中国”或“中华民国”。日本政府以已有此种先例为由予以拒绝。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照会日本政府:今后在任何出版物、媒体、公文上一律不能以“支那”称呼中国,必须以“中华民国”或者“中国”称呼。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支那”这个名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目前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