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角落随笔 »

当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时间:2012年06月05日 ⁄ 分类: 角落随笔 评论:0
《新京报》在国际儿童节前夕做了一组特别报道,其中采访到一位清洁女工之子。问及未来的理想,这位11岁的少年说,他梦想当演员挣大钱,给妈妈买世界上最大的房子,再不让她干苦活。还要给妹妹安排最好的工作,提拔她,让她一起挣大钱。

孩子的回答是诚实的。他幼年丧父,与母亲、妹妹相依求生于这个社会最底层的角落。经历过清贫的煎熬,他的梦想自然而真实。

我们要感激时代的进步。孩子真实的理想可以原生态地呈现,而不是被修剪成千篇一律的样子。我们父辈的童年时期,谈及理想都是“长大了报效祖国”,没有人敢独树一帜。

想挣大钱没什么不对。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人人都可以梦想成为富翁。扼杀了这份致富的原动力,我们的世界就不会有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帝国、不会有英瓦尔·坎普拉德和他的宜家家居、不会有苹果手机、不会有这么多五彩斑斓的创新。

挣了钱让家人过舒适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对,这是一个懂得孝母怜妹的好孩子。但是,“要给妹妹安排最好的工作,提拔她,让她一起挣大钱”,孩子的表达中隐含了这样的逻辑——有钱就有权,有权就可以为自己人谋福利。到此,我们不得不惊醒,裙带关系的隐秘观念如何就深入到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他童言无忌地说了出来,仿佛在说一个普世皆存的常识,丝毫不认为它错。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卢梭说,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是的,当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心里那个逐渐长成的世界观就会是什么样子。因此,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给予了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真实世界?

从幼儿园开始,父母们背地里就在琢磨如何给老师送礼以换取照顾;到了小学,父母的势力可以帮助孩子当上班干部。河南一名从村小转到县城上学的孩子上了一个学期之后说什么也不愿继续读下去,因为她的座位被往后调了两次,第一次,同学家给老师送了箱火腿肠;第二次,同学家把轿车借给老师开。

孩子的天真无邪就像一颗水滴,折射出的正是当下的现状,在高层腐败之外,“潜规则”已深入社会最细微的肌理之中,以常识的形式存在。当一个自幼熟稔“潜规则”的孩子长大成人,若为官,我们如何指望他两袖清风?

我们还要反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时候,教育是一个面目,现实是另一个面目。我们告诉孩子要公平正义,但真实世界却是“我爸是李刚”,是底层的孩子无论如何奋斗也追赶不上“官二代”的人生;我们告诉孩子要敬业修德,但真实世界却是,老师们在利益驱动下“暗示”学生报课外班,甚至在课堂上“惜口如金”;我们告诉孩子要尊重生命,但从看守所的“躲猫猫死”,到赵作海的冤案,再到温州动车事故后的仓促救援,真实世界里充满了漠视生命尊严的故事;我们告诉孩子要诚信,但真实世界却是奶粉有毒、胶囊有毒、甚至粉丝大米都有毒;我们告诉孩子要担当,但真实世界却是官员们的闪烁其词。

其实,真实世界给予孩子的潜移默化远比语言教诲的力量强大。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在儿子入学后写过一篇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作为母亲,她向学校和社会发问:“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这个社会交还出一代什么样的青年,这个国家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如果想让我们国家的未来流淌着公正、信任与仁爱,就让我们的孩子从今天起就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作为父母、教育者以及这个社会的成年人,协力共建一个有底线、有良知的社会,才是对未成年者最好的呵护。相信斯宾塞150多年前的《教育论》里所写过的吧——“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

来源:经济观察报

链接:http://www.eeo.com.cn/2012/0602/227623.shtml

目前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