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角落随笔 »

媒体札记:心中无码

时间:2012年07月12日 ⁄ 分类: 角落随笔 评论:0
一、内忧外患

在整版豪华手表广告的顶端,《东方早报》挤出一条缝隙,告诉民众《温家宝连续3天座谈经济形势》的消息;而《京华时报》则撷取国家总理的那句“铁路等领域要做几件实事提信心”作为头条,安放在92号汽油降至7.31元/升的红色箭头边。

事实上,昨天晚上,当那些熟悉许小年的观察家们看过新闻联播后,就已经开始讨论这位“新自由主义公知”会不会在总理面前再提“取消限购”。在通过今日凤凰网专题警告“降油价的发改委也不一定是好的发改委”、“通缩比通胀有害论是在怂恿犯罪”之前,托名胡释之的评论员们已经通过央视截屏,选中那个住建部长与国土部长聆听发言的瞬间,戏谑一句“总理听取许小年意见,是要放弃18亿亩红线吗?”

但当看到今天早晨的《人民日报》时,网络编辑们还发现,就在那份座谈会专家名单的后面,是由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署名的近半版长文——《认清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再后面,是一整版学习前总理经济思想的体会——《展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光辉历程》。

于是,在新浪、搜狐和凤凰网的新闻首页上,出现了“人民日报刊登整版文章介绍《李鹏论宏观经济》”的标题,在后者看来,以下一段需要作为文章核心提示给读者:“文中指出李鹏强调用宏观调控手段治理通胀。李鹏曾指出,控制通胀的话必须要收紧货币,控制新增贷款总规模。对边生产、边积压、边亏损的企业,银行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并且强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控制在国力所能支持的范围内。”

对温家宝来说,能否在10年任期终结前“做几件实事提信心”或许将大大影响到他的历史评价。只不过,身为总理,除了国家账本以外,他还需要思考外交战线上的进退。

午前,与新华网同步,新浪已将《我国渔政编队抵钓鱼岛海域护渔巡航》的消息放在头条位置,环球网9时许更引用来自日本《读卖新闻》的快讯,称“日海保厅巡逻船通过无线向中国渔政船发出‘警告’,要求其驶离,中国船只则回应道‘我们正在进行正常巡航’。”

此前,是那则“日本故意选七七事变纪念日宣布钓鱼岛国有化”的标题被推荐,链接到的是央视“新闻1+1”在昨晚播出的《中日关系:四十很难不惑!》节目实录。在播出日本首相野田佳彦那段声称“尖阁诸岛(钓鱼岛)是我们无可争议的领土……我们正在考虑寻求和平稳定管理该岛的最佳方案”的讲话后,解说词强调:“如果说这些举动是日本部分官员或是右翼分子在煽动挑衅的话,那么此次由首相野田佳彦宣称政府拟将钓鱼岛国有化,则意味着日本政府从起初的默许已经发展到了今天公开配合和支持。舆论认为这已经严重冲撞了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日政策底线。”

主播白岩松更是感叹“时间点”:“这可是一个敏感的时间点,因为是‘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日。在这样的一个敏感点,过去日本有关政客一直在遵循着某种默契,不要在这样一个敏感点去说一些敏感的话语,以免刺激中国这方面的神经。但是野田的这一番话却偏偏是在7月7日这一天说的,因此很坏,也很糟糕。”

环球网此时仍在重点展示《外交部:二战后美日私相授受钓鱼岛非法无效》的全文。根据其昨天下午引用消息,“美国国务院高官9日向日本媒体记者表示,钓鱼岛‘属于(规定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范围’。这是日本表明把钓鱼岛‘收归国有’计划以来,美国政府人士首次明确表示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于是,中国官方在昨天傍晚发布答问,由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重申“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美日安保条约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是日美之间的双边安排,不应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方的利益。”

眼见局势陡然升级,腾讯已推荐“中国海军应介入监控钓鱼岛”的防务快评,《环球时报》也是请来戴旭和王鼎杰,警告《要压住日本的帝国冲动》:“可以预计,围绕钓鱼岛展开的东亚政治博弈将日趋激烈。中国不可能通过单方面的让步求得息事宁人的结果,必须从法律到军事做好全方位的反击准备。”

作为中国“鹰派”代表人物,作者此番已以“头破血流”威胁日本“欺华祸华的历史老路已走不通”:“没有任何一种外交关系比本国的主权、尊严还重要。和平不是中国单方面的义务,如果日本执意破坏双边关系,中国没必要单相思。中国必须让日本清楚,历史决不能重演,日本的帝国冲动,必须被遏制,挑衅者必须被严惩。中国应对那些伤害中国人感情的日本人禁止入境,对危害中国利益的日本城市和企业进行必要的制裁。”

同样归于中共中央机关报旗下,《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在这个危急时刻再发一论,《小心日本在两岸之间玩离间计》,所议是另一动向:“在日外国人自9日起必须申请新的‘在留卡’,该卡‘国籍等’一栏更改为‘国籍•地区’,在日居住的台湾地区人员可在该栏登记为‘台湾’。”于是,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再出面,以“和尚头上的虱子”来形容日本政府真正用心:“在南海纷争不断、中日钓鱼岛冲突激化的敏感时期,日本‘恰到好处’地修改制度,挑拨两岸民众感情……在这个时候动歪脑筋,制造杂音,只能证明日本某些政治家的短视和无责任感,中国方面也绝对不会坐视而‘没有牌出的’。”

但至少刘发言人口头上要否认中国海军的东海演练是张“牌”,他的口径是“此次演练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而后,他花更大篇幅讲解了对“美方希望东盟外长会提及南海问题”的评价:“南海问题不是中国和东盟之间的问题,而只是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的问题。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是有关各国增进互信、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不是讨论南海问题的适合场所。人为炒作南海问题,实际上是无视地区国家谋发展、促合作的共识,试图干扰中国-东盟关系。”

《新京报》已经在国际版《菲越借东盟会议炒作南海问题》的大标题下写明“站在菲律宾和越南背后的,是美国”,不过,《人民日报》暂时还是要用“某些区域外力量”来代替指名道姓,“国际论坛”发表《谁是东亚安全的问题制造者》,强调“东亚地区正在向安全新秩序转型,某些区域外力量的介入增加了这一过程的不确定性。追逐霸权、武力扩张、集团对抗是一条走不通的老路,固守这种陈腐思维的国家注定要成为东亚安全最大的问题制造者。”根据文章的说法,“地区各国和域外国家都是南海航行自由与安全的受益者。南海部分岛礁和海洋划界争议与南海航行自由完全是不同范畴的两个问题。”

左右开弓,《环球时报》更用社评之位警告另一邻国——《越南给美国当“带路党”早晚吃亏》。在介绍了希拉里对越南当局的“又拉又打”后,文章强调“西方价值观在越南的渗透在加快”:“越南主流社会普遍看好中国发展模式,很多人对中越因领土纠纷而对抗感到无奈。民族主义既凝聚了越南社会,又拆散了越南对中国的政治借重,把它推向美国这一很愿意在政治上拆越南台的‘保护者’,越南在走战略的钢丝。”

预测“如果东亚发生政治大动荡,越南很可能是最早一拨受害者”之后,胡锡进总编也决定点评那位美国国务卿“上下夹击”的另一番言行:“希拉里星期一在蒙古国不点名做了一番攻击中国政治体制的放肆演讲,这再次表明美国‘重返亚洲’不仅仅是军事和经济上的,它同时也是美国价值观对亚洲的‘新征服’。”

此时,比起腾讯《环球时报:希拉里访中国“后院” 挖苦中国模式》的标题,网易显然更愿意用要闻区展示原话:“蒙古是亚洲民主典范 ,与某些国家对比鲜明”。

二、心中无码

除了感慨那位以“段郎说事”为账号的九江市公安局纪委副书记段兴焱被领导要求去V“纯属嫉贤妒能”、“考验权力的气量和诚意”外,凤凰网同时宣布“给《大卫》打码是庸人自扰。”

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纪念日,央视新闻频道在中午播放米开朗基罗作品《大卫》现场展出的画面时,在这尊雕像的生殖器部位打上了马赛克。眼尖的观众发现之后,迅速截图上传微博论坛,一时成为热门话题。虽然在下午的重播中,这家电视台去掉了那块马赛克,但已经挡不住嘲讽、调侃和解构的狂欢。

“‘大卫打马赛克’或将延续‘杜甫很忙’盛况”,与其说《云南信息报》这是在预测,不如说是在总结。在过去两天里,那些富有创作激情的中国民众已经为更多世界知名油画、雕塑打上马赛克或穿上衣服,央视那个被戏称为“大裤衩”的新大楼也难逃恶搞。那些供职于都市报的美编们也是等到了发挥才华的机会,《东方卫报》昨天就已经用整个封面放上一尊雕塑,用一台电视机遮住敏感部位,旁白一句“博物馆里给看,电视上不让看”;《都市时报》今天更是在伤口再撒上一把盐,嘲笑“羞答答的央视静悄悄地遮……也许是临时工干的。”

至于尖牙利嘴的评论员们,就更加痛心疾首,“此地无银”、“笑掉大牙”、“真正低俗”、“淫者见淫”、“虚伪道德”、“自我阉割”、“庸人自扰”、“过度防范”、“究竟是谁需要遮羞布”,众声喧哗于各地媒体。

而一些敏感于“心中有码”的文化人更决定直接抨击管制,《广州日报》允许练洪洋将给大卫打“马赛克”与此前《泰坦尼克号》裸戏被删相连,声称这些行为“一方面透露了管理者过度的‘秩序美学’与‘文化洁癖’;二是‘父爱主义’的管制依赖”,并举30年前邓小平放行首都机场裸女壁画之事,反问“老一辈革命家对艺术都如此开明,给《大卫》打‘马赛克’的人,你们脸红了吗?”

龙敏飞想得更多更远,他通过《南方都市报》的版面分析为何“央视一打马赛克便成为‘众矢之的’”:“众声喧哗的民意,不仅仅是不满央视对《大卫•阿波罗》打‘马赛克’,而是对现实之下的各种‘马赛克’难以释怀。”根据这篇文章的定义,“三公经费之所以迟迟不能公开,就源于三公消费不仅高,而且花在什么地方当事人甚至都不知道,所以要打‘马赛克’;自然灾害来临,各地总以救援为‘主打旋律’,因为天灾背后难逃人祸影子,所以只好打‘马赛克’;各种官员名表豪烟被曝光,总是以临时工当挡箭牌,或以其他各种原因卸责,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成‘周久耕’,所以打马赛克成为‘必然选择’……”

但最猛烈的指责还是来自于《长江日报》,一份地方省会的市委机关报。由评论员付小为执笔,头条位置宣布《大卫像打马赛克缘于文化气氛紧张》:“为一件伟大艺术作品打上马赛克,令人诧异的不只是央视的谨小慎微,而是这种谨小慎微、疑虑重重后面的社会气氛。或许有人会作出辩解,马赛克事件只是孤立事件,与社会气氛扯不上关系。其实,社会气氛会影响社会具体行为,如果社会气氛不是高度敏感而紧张,外部审查不是常常内化成自我审查,马赛克事件就难以发生。”

于是,这份武汉报纸强调,若真想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文化气氛相对宽松:“人们在进行文化活动时,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心灵自由舒展,不必担心犹豫,文化创造力才能喷涌,文化自信才能建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真正实现。”

当然,就如同有人劝说不必对央视播出失误“上纲上线”一样,也有人认为央视此举并非“真是毫无价值”。《新京报》即刊广州媒体人谢勇之论,强调“革命并非永远正面,而有保守者参与博弈,方能确保社会在正确轨道上运行”:“敏感部位被打马赛克,未必意味着就是色情,可能仅仅是因为不合时宜。比如在全家老小吃晚饭的时候,出现此部位是否引起人们的不适?即便可以证明,这种‘不适’毫不合理,是愚昧落后的,不过你总不能剥夺人们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权利吧?”

“就民众而言,为什么打上马赛克,又为什么去掉马赛克,都不得其解。这种打上你想看也看不着,不打你不想看也得看的状况,才是真正要改变的状况”——在推荐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时,新浪也已经制作出自己相近视角的专题,叹息在缺乏分级制度的情况下,是“一刀切”的电视内容审查让央视酿下了“草木皆淫”、“掩耳盗铃”的悲剧。

《京华时报》也同样愿意体谅央视同行们的苦衷。这份报纸不仅在今日报道中引用了“尚可理解”的网友感受,还宣布自己从意大利驻华使馆新闻官那里获得了回应:“雕像的隐私部位被打马赛克,或许是中央电视台为保护最敏感的观众群体所作出的选择,我们对此表示尊重,也很感谢他们的报道。”

在由一位中央美院教师推测“马赛克或不代表央视整体立场”时,这份北京报纸同步发表头条评论,既承认“人为地、过多地保护所谓敏感观众,真的是多此一举”,也劝说那些批评者“没必要上纲上线”:“有关裸体艺术的争议曾是沉重的话题,如今再也没有必要让它沉重起来了,不妨把这次‘意外’当作展览的一个插曲来看待,小小花絮并不影响展览严肃的艺术性,央视‘广告’已出,大家倒是应该去国家博物馆看看这场展览吧,这可是货真价实的阿波罗。”

三、“我靠重庆”

若是有人心中当真“无码”,看到“我靠重庆”这个广告语时不知会以为何意?

昨天上午,湖北利川市旅游局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声明,“应重庆方面要求,我局同意将今年六月份发布的利川旅游公交车身广告语‘我靠重庆,凉城利川’更换为‘比邻重庆,凉城利川’”,并重申自己“无意炒作”、“展现给世人的完全是健康、正面的形象”。

其实,在此前一天的微访谈中,利川市旅游局局长孙福民已经在叹息“心中有佛,看什么都是佛;心中有垢,万物皆垢”的同时,承认将修改让这个湖北恩施下辖小城一夜天下知的广告语。

孙局长还需要做客华龙网,说上一句“重庆,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这家重庆官办新闻门户在昨天傍晚发布消息,称记者详细阅读了孙福民博客中那篇1800余字的自辩文章。文中,孙福民强调此前媒体大量引用的“不论广告效果如何,利川‘凉城’被大家记住了”这句话,自己并没说过:“一句‘我靠重庆’,本来是表达了利川对重庆的亲近、友好与善意,却被恶搞成骂重庆的话。原因在于,很多人已经忘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本真含义,而屈从于网络的所谓‘新解’。”

根据包括《重庆晨报》在内的本地媒体报道,事发于7月1日一位名叫“李元胜”的实名认证微博用户的图文帖子,即“我靠重庆。这是近10年我看到的最牛的车身广告,你们看到没有?”在多轮传播后,伴随着重庆工商局介入要求广告公司迅速撤换和利川旅游局宣布“敢强撤就起诉”的跟踪消息,对这个“靠”字的词义争议在上周末成为媒体热点话题。

“网友一定要曲解中国传统语言本真意思,谁都没办法,这不是利川在恶搞重庆,而是网络在恶搞利川”——孙局长这个表白说服不了所有人,特别是那些看惯炒作招数的网友们,早就认定“我靠重庆”就是利用脏话歧义来赢取眼球,根据人民网昨天深夜发布的调查数据,“近五成六网友认为宣传语‘我靠重庆’属低级营销”。

又有哪个时评家不是火眼金晴呢?所以,在报刊评论版上,对“我靠重庆”的诛心之论正是主旋律,多有将其与此前那句“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相提并论。《晶报》周一即发表五岳散人之论,由这位BBS时代即常年灌水的资深网民论述《网络隔膜引发的社会精神分裂症》。在讲解“这个‘靠’字在官方辞典里自然可以当作依靠、紧临之类的来用,但在网络上或者口语中,此字通假于‘操’字,属于把不甚雅驯的词汇转音之后广泛应用的例子之一”后,五岳散人自问自答:“您说这广告公司是不是成心这么写的?不用诛心之论我们也能知道,要是没有几分故意的成分在其中才是活见鬼,您要说山里的山民不知道这个词在现实与网络当中不同用法还说得过去。但要是人家就是不承认,您还就是没有办法,无知总不是罪过吧?”

于是,根据评论推理,那位审核通过这条广告语的官员“大概就属于自绝于网络文化的人了”,“遗憾的是,谁都知道网络社会最终会成为社会主流,但管理这个注定要网络化社会的人,大部分都还在网络之外。”

昨天,这份深圳报纸又请刘洪波接着五岳散人的观察“作点延伸”,嘲笑在这个双关语面前,“无论如何,权力都是尴尬的”:“坚持按词典意思理解,听任‘我靠重庆’在约定俗成的语义下满街跑,相当于对权力必欲消除的低俗现象视而不见,这是鸵鸟行为。按照当下的社会语义去管理‘我靠重庆’,又相当于放弃了权力向所坚持的规范语义,而接受它绝不承认的语言粗鄙化使用。”


在举出了“小姐”和“同志”的语义改变后,这位评论员更宣布“当权力达到连语言形式都严加控制的程度时,语言就成了一种无意为之的争战场地”:“‘我靠’在重庆公汽车身上出现,‘1984’在街头的凡客广告招牌上出现,语言指向的层面不同,但都心照不宣地利用了语言的单一表象后面复杂的所指。在语义的缝隙面前,权力显得尴尬、颟顸、小题大做、进退无据,一旦管理,就只剩下了霸道。”

新华社也在昨晚发出时评强调《标语要改,地方政府思路更得改》,集中展示。作者表示愿意相信孙福民确实是从武汉某楼盘“我靠地铁”的广告语中获得了启发,但“商家为了搏出位,要挣钱,打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广告语,公众会宽容得多。而旅游局打出的是城市旅游宣传标语,代表的是地方政府形象,就必须谨言慎行,考虑再三。”

但也有一些论者认为这种网络解读方式才是“霸道”,质问那些吃吃偷笑的人们,“就字论字,‘我靠’何错之有?”《广州日报》周一除了由作者批评利川之“功利思维”外,亦允许张贵峰强调:“最合理而恰当的做法应该是以见怪不怪、无须自扰的心态淡然处之,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胸怀宽容待之。若一定要用特定的歧义去理解计较,那恐怕只能是自寻烦恼甚至羞辱了。”

当天的《北京晨报》上,时评人马涤明更是以“文字狱”形容这种限制善意或恶意“谐音”的思路:“我靠重庆,是说依靠重庆;依靠重庆,不许用‘我靠重庆’来表述,那不许说的话恐怕就多了:依靠国家、依靠组织、靠亲戚、靠同学朋友……难道都要联想到网语中的‘靠’,都不许说了?汉语言中同音字甚多,如果都要这般联想,只怕是没法说话了。”他给监管部门的建议是“歪解岂能废正解”:“更要相信社会和大众对语言的认知与自然净化能力;语言文字的使用只要不违法,那就是使用者的权利和自由。”

所以,若是心中无码,“我靠”又怎样?只不过,今晨的《武汉晚报》上又有了新的爆料,一位武汉市民抱怨,在京汉大道武商路公汽站上有几处写着“恩施凉民证”大字的广告牌,而且居然又是用于推广恩施旅游,“候车市民纷纷表示:良民证是日军侵略时期,对统治区老百姓进行殖民统治用的证件,‘凉民证’谐音‘良民证’,伤害民族感情。”

(注:本文中之点评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文编辑刘波bo.liu@ftchinese.com。)

目前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