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需要有“三级片”
日前,北京博纳星光影院管理有限公司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消息,称正在考虑发布博纳影院的电影分级制度,以利未成年观众的身心健康。没过多久,这条微博就被删除,不过一石激起千层浪,博纳星光单方面宣布的电影分级设想,引发了各方的广泛讨论。
分级制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在当今世界,它几乎是现代电影制度的必备部分,比照国际惯例,中国大陆算是特例了。不过从历史上看,电影分级制其实在大陆滥觞得很早,照目前的资料,至迟在1920年代晚期,就有民间团体在部分地区发起过倡议,声称某些影片是6岁或13岁以下的学童不能观看的,并得到了当时电影界的响应。此举当然与现代意义上的电影分级制度差别很大,但已经包含了其核心要义,堪称中国电影分级制的萌芽。从此以后,类似的举动在民国电影史上屡见不鲜,不过民国的中央政府和主管部门并未颁布过专门的电影分级法令,反倒是民间社团、名流贤达,以及制片方、电影院和发行公司,常有零星、局部的针对少年儿童的观影指导意见,这些意见并不带有行政强制性,其颁布和遵守都是纯粹的民间行为。
话说回来,现在经常被提及的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其实也是个民间行为,此一制度的执行机构美国电影协会就是个民间社团,片方是否愿意分级,也纯属自愿,只不过美国电影协会里囊括了最主要的北美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机构,不接受美国电影协会的分级,那就意味着根本无法被纳入北美商业电影的主流营收渠道。
中国电影的分级制萌芽,则在台湾地区发展、演变为了现代意义上的电影分级制,不过其纯民间的性质已经丧失,而是成为了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在香港和澳门,也有着与台湾类似的行政性电影分级制度,由于港产片的广泛影响,大陆观众耳熟能详的所谓“三级片”提法,其实就是从香港电影分级制度中而来的,不过三级片并非专指色情电影,涉及到血腥、恐怖、暴力,或是描述争议性较大的道德和价值观,这些内容都有可能被评定为三级,同时,裸露镜头也可能出现在非三级的影片里。
电影分级制度主要是从保护青少年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的,根据电影内容的不同,可以对青少年观影起到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分级制也是为了保护电影创作者,因为电影的文艺作品属性,难免有一些涉及人性阴暗面、性、暴力或其它争议元素的内容,对未成年人而言,这些内容可能是不宜观看的,但如果因此而禁止或删改影片,则会伤害电影的艺术性,并极大的打击电影创作者的积极性,此时,分级制就成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方案。必须指出的是,分级制的实施,并非意味着“三级片”可以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该禁止的还是得禁止,只是在一个合法、宽松的电影环境内,会根据电影内容的不同,让家长和全社会都有更从容的选择余地。同时,对电影的创作者也是有指导意义的,有了分级制的参照,创作者可以更有效的明确自己的目标观众,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放开创作的手脚。
当然,分级制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分级制的内容本身,始终要因应新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而分级制的监督和落实,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但不管怎么说,从历史和国际经验来看,分级制的益处还是很大的,没有分级制,实际上是把孩子们摆到了一个与成年人相同的“险恶”观影环境里,或者是把成年观众“弱智化”到了儿童的境地,这两种结果显然都是不理想的。
历史证明,中国的电影分级制并非一定要出自行政力量,深化改革、与时俱进,让相关片方或民间团体自发的施行分级指导意见,或许能从实践中为中国电影分级制积累宝贵的经验。
孩子们有权看电影,但孩子们不能看所有的电影,所以成年人有义务给他们做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们需要三级片,有了“三级片”式的电影分级制度,才能更好的保护孩子,保护电影。
来源:图宾根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