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角落随笔 »

中国建筑的“山寨现象”

时间:2013年01月27日 ⁄ 分类: 角落随笔 评论:0

在中国各地游历的记者博斯克(Bianca Bosker)说,她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理想的生活是吃中国菜,开美国车,住英国房子。

在中国东部城市杭州郊区的一个大型住宅项目里,人们几乎一砖一瓦地复制了巴黎最伟大的建筑。这个项目还配有教堂和马车。

这位《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驻纽约的编辑尝试去验证其中关于住房的说法,发现中国人不仅喜欢英国的房子,还有法国的城堡、荷兰的排屋,以及德国的别墅。

在她新出版的《原始副本──当代中国的建筑模仿》(Original Copies: Architectural Mimicry in Contemporary China,夏威夷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3年出版)一书中,博斯克研究了中国对埃菲尔铁塔、威尼斯的运河、哥特式城堡和比如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这样的人物的雕像的仿造。

她写道,对中国人来说,复制文化有着独特的价值。

在《原始副本》一书中,博斯克对一种经常被当做笑谈的做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这本书中附有大量图片,但是博斯克拒绝对中国广泛认可的山寨现象做肤浅的解读。在132页的文本中,“庸俗”这个词仅出现了三次。

博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说,当你了解到中国正在建造的建筑时,你听到的总是不可思议的、未来主义的、前所未有的现代建筑之类的描述。这完全不能反映郊区的情况,那里的建筑更加复古。路易十四在凡尔赛的御用建筑师的作品就被复制了。

博斯克的许多分析来自西方的建筑师和观察者。但是博斯克没有对着这些建筑指手画脚或是嘲笑,而是敲开门与她所称的中国的“外国社区”的房屋主人交谈。

张晓红(音)告诉博斯克,她在深圳星河丹堤(Galaxy Dante)的住址能够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是社会上层人士。

博斯克在想,为什么上海的某幢政府办公楼会修建成白宫的样子,并且拥有与国会大厦一样的穹顶,于是她得出结论,对西方的模仿并不一定是恭维,也可能是一种想要占上风的尝试,这反映了中国日益增长的信心。尽管她不是唯一一个在建筑中看到中国实力的评论者,博斯克对中国为何偏爱西式风格的答案简洁明了:因为中国可以。

博斯克最近接受了“中国实时报”栏目James T. Areddy的电话采访。以下是经过编辑的采访实录。

《华尔街日报》:在书中你提到了中国的“复制文化”,你指的是什么?

博斯克:在西方,人们认为复制是禁忌,是一件可怕的事,是缺乏想象力的标志。

在中国,复制没有这些污名。你复制的东西可以代表着一种技术成就或是文化成就,复制者并不低人一等。

这并不是说原创没有价值,而是说你可以复制,复制也能够保留原创的特点和精华,虽然在西方我们可能不这样认为。同样,复制事实上可以显示出你对某种事情的很在行,无论是从字面意义还是比喻意义上讲。统治者可能会复制他征服的国家的景色,以显示自己的地位。

《华尔街日报》:一名建筑师曾经说过,外国设计师不会设计出中国人想要的那种外国建筑。中国人想要什么样的外国建筑?

博斯克:被复制的不光是巴黎本身。而是中国对巴黎的一种特殊的视角。

在杭州有一个按四分之三比例建造的埃菲尔铁塔的复制品。有房顶和百叶窗颜色非常深的联排房屋。但是开发项目中还包含了非巴黎式的地标建筑。这里有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有位于法国另外一个城市的尼姆竞技场,有凡尔赛的花坛花园。这不是对法国的忠实复制。这是一种法国最伟大建筑的融合,让人联想起贵族生活方式的建筑的融合。他们没有复制蓬皮杜艺术中心(Pompidou),和其他任何现代建筑,因为那不符合法国建筑的传统理念。

它不像是拉斯维加斯。这些复制品不是主题公园。这些是住宅,是社区。它们不是旅游景点,虽然它们也有可能成为旅游景点。

……

许多这类社区非常严格遵循西方的建筑规则,禁止任何破坏建筑西式风格的改动。只有一种情况能让他们放宽标准……那就是改善风水的需要。中国人理想的生活可能是住在一栋英国别墅里,但是这栋英国别墅风水一定要好。

《华尔街日报》:你见到过哪些与众不同的复制品?

博斯克:我去过深圳的一户人家,看到了他们仿照白宫建造的住宅。该住宅的名字也叫白宫。主人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他的家人在文革中受了不少苦。我和他一起参观了他的房子,我记得他在走出房子时转过身说,太美了,简直太美了。他一直都有一种自豪感。如果可能,他会为这栋房子写诗。

在杭州,我看到一对夫妇在这个法国教堂的楼上举行婚礼。主持婚礼的男子打扮成牧师的样子。他们有一个假的圣坛,上面有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上包着红色的中国旗。婚礼现场一直都有泡泡的效果。

我曾在不同时间回到过这些地方。有些仍然是无人居住的鬼城。

《华尔街日报》:你在这种表面的疯狂背后发现了一种营销策略。最近的一篇文章显示,一个仿制的埃菲尔铁塔和广告宣传“世界上最大的多纳圈”的美国城镇没什么区别。你觉得呢?

博斯克:西式风格是为了打造品牌,这绝对没错。其营销材料上也会突出这一点。他们在小册子上宣传了每一个可能与西方产生关系的地方:在这个英国小镇,你的邻居可能是一位金发女郎,另一个邻居则可能是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

《华尔街日报》:这些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很西化吗?

博斯克: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混合的。他们的住宅装饰风格主要是西式的。安妮女王(Queen Anne)风格的沙发、大的锦缎丝绸窗帘,以及西式的结婚照。

我在北京的维也纳花园(Vienna Gardens)见到了一名男子。他的住宅外有几尊希腊雕像。他骄傲地介绍着家中一切西方或是进口的东西。他的台灯是希腊的, 上的绘画是西班牙的。但是他的住宅中有一个房间被设计成传统的中国茶室的样子。

《华尔街日报》:一些开发项目是政府官员的决定,包括已经下台的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提出的“一城九镇”项目中的泰晤士小镇(Thames Town)。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实施这个项目吗?

博斯克: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活动。没有协商。顾问们被召集起来完成这个项目。这是他凭个人喜好发起的一个项目。

上海以及其他地方的类似项目还能够成为官员任期内的政绩。我认为曾有中国官员计划在郊区兴建更多工程。

复制西方最好的建筑,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从个人层面来说,这是地位的象征,从国家层面来说,是中国成就的佐证,

《华尔街日报》:复制到底代表着中国的实力还是缺陷,你有这方面的结论吗?

博斯克:无论你觉得这些项目是矫揉造作、恶俗、美丽还是神奇,你都不得不惊叹中国的复制能力。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北京设计的一座Soho大楼被重庆复制一事曾引发争议。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件复制品将比原创更早完工。我们谈的不是钱包或鞋子,或是需要几行代码的网站。我们说的是两栋大楼。

如果我们看到中国复制的东西就想当然地认为中国会永远复制别人的东西就错了。另一方面,中国也在着力推进发明和创新。

《华尔街日报》:一些复制类的开发项目的用途已经变了,比如上海的英式“泰晤士小镇”和沈阳的“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这种趋势是否正在消失?

博斯克:西方主题的开发项目周围正在出现其他风格的建筑,尤其是传统的中国风社区。越来越多的传统的法式巨无霸豪宅旁边建起了中式的巨无霸豪宅。

James T. Areddy

来源:华尔街中文

链接:http://cn.wsj.com/gb/20130125/rcu073214.asp?source=whatnews 

目前有 0 条评论